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决断 (第2/2页)
有三兄弟。 济尔哈朗这封信只是说大明官军在锦州城外西北位置挖了壕沟,围困了建虏的军队和豪格; 但大明官军到底有多少,信上并没有说; 目前盛京里,只有代善、硕托的两红旗和皇太极的两黄旗,以及阿巴泰; 多尔衮三兄弟已经出发了,他还带着一些蒙古人和汉人,有7万多兵力; 事不宜迟,他马上召集了所有的势力。 众人对是否召回多尔衮三兄弟有不同看法; 但代善说,多尔衮三兄弟已经出发10余天,通知他们,到赶回来,一共还需要12天; 同时,有多尔衮三兄弟牵制,大明也不会对锦州增援; 最后,多尔衮三兄弟如果入关成功,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皇太极听后,同意了代善的意见,于是他做出了如下决定: 一、皇太极率领硕托、阿巴泰以及两黄旗,汉军营,一共7万人,驰援锦州; 二、盛京由代善主持大事; 三、朝鲜事务保持现状,坚持以朝鲜人管朝鲜人,这样可减少朝鲜驻军,把主要兵力放在大明战场上; 退回到杏山这边的第二天上午,大明副将以上官职都参与了这次会议,李雄、张大磊和李大武也参加了。 周铉先请祖大寿、吴三桂、曹变蛟和周遇吉发表意见; 他知道,绝对不能先让监军张若麟和2名太监先发言,否则会带偏方向。 祖大寿委婉道:“目前我军实力不占优,对方又守住了壕沟!好消息是松山上的粮草还能够支撑半年。可以试一试,但要小心谨慎。” 周铉都不知道祖大寿想说什么,好像很混乱。 吴三桂道:“钦差大人,张大人,两位公公,现在局面很难,等待机会更好!” 曹变蛟提出,是否去绕过去,利用骑兵袭击锦州那边的建虏; 周遇吉则认为,如果防守,杏山这边的壕沟不够,需要再挖2道壕沟; 总体看来,四个总兵认为对敌建虏吃力,不可能硬碰硬来援救祖大乐等人,但可以尝试一番。 接下来,周铉让张若麟和二名太监讲话。 三人的话很简单,就是想去救辽东巡抚邱民仰、2名宫中太监和祖大乐,但是又担心危险。 随后,周铉放出了一个惊天的大消息:皇太极可能在驰援锦州的路上,杏山到塔山之间,建虏可能会绕过来,这样就会包围大家。 张若麟和二名太监根本不相信,他们以为周铉怕死! 四名总兵认为可能性比较大。 周铉知道众人不会完全相信,他指着简陋的地图说道:“诸位,塔山到杏山之间也可以绕过,你们可以去现场看一看。” 随后,夜不收被叫过来,证实了周铉的话。 但大家对于皇太极为什么会出援兵保持怀疑。 周铉解释道:“首先,建虏的兵力在15万以上,目前这边只有约5万人马; 其次,我们上次在锦州西北面挖壕沟,并2次同建虏小规模的交战,让他们产生了怀疑,认为我们兵力很强; 最后,义州被毁,豪格又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这种情况下,皇太极一定会出兵援救。” 最后,周铉不管大家是否相信,决定: 一、撤出杏山守兵; 二、新防线设置在塔山下面,在那边设置5条壕沟; 三、留住夜不收继续侦察情况; 四、向朝廷请功,杀死1925个建虏,并运送至京城; 上上次281个建虏头颅和上次的86个建虏头颅已经运往京城。 五、向朝廷报告辽东巡抚邱民仰、祖大寿将军、祖大乐将军的情况; 监军张若麟、二名太监有些小意见,但总体接受这个结果。 随后,有人拟定好了奏折,周铉、张若麟等签字。 周铉终于松了口气,无论后面受到朝廷如何的责罚或表扬,他都必须作这样的决断! 以他21世纪的眼光看,人生最难的是止盈和止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