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心始末_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 (第2/7页)

   他们在一块待了一支烟的时间,唐知更听到李时的手机间或传来一两声提示音,李时把手伸进胸前的口袋,拿出手机按了静音,他站在唐知更身侧,陪他抽完烟。

    没说多余的话,没叫唐知更多了解他一点,没向唐知更递名片要微信。

    挺乖,唐知更在心里评价。

    他侧头凝视李时,缩在书房待了将近两三个月,他的头发长至颈侧,被风吹散几绺贴在脸旁,形象更贴近一个文艺工作者。唐知更眯了眯眼睛,他看清李时的脸。

    “不回消息吗?我要走了。”唐知更如愿以偿地在李时脸上看到微微错愕的神情,与此同时,他仿佛被抽干净精力,再次回到之前那种疲惫寡言的状态。

    李时想问他能不能再留一会,如果不喜欢椰奶他可以给他买别的,碳酸饮料、酸橙汁、甜牛奶、甚至琼浆玉液。

    李时发了会呆。李时最后说:“再见。”

    唐知更注视着他的背影,他的肩胛骨并不受到那件修身西装的束缚,骨感漂亮,唐知更开口叫住他:“李时,是哪两个字?”

    李时的背影猛地顿住,在原地愣了一小会,他的肩胛骨轻微耸动,像按捺着一些汹涌情绪,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这个男人似乎只有背影是亮色的。

    李时迅速地转身,小幅度地转了半个圈,他小声回答,没什么底气:“木子李,日寸时。唐老师你好,这是我双方面认识你的第一天。”

    唐知更没再追问什么,他拿出手机划到微信二维码,右手举至李时面前,他稍微歪了歪头,“喏。”

    “加个好友吧。”

    直到手机屏幕迅速跳转至个人页面,李时仍觉得不可置信,他睁大了眼睛,反复确认微信界面上的账号是唐知更的,头像是简笔画的一只鸟,墨黑色的底图,白色线条,看不出鸟类品种;昵称是唐知更三个字的首字母英文缩写,全部大写;微信号在姓名缩写后跟着一串数字,类似生日年月,唐知更从未向外透露过自己的生日,作家资料里只精确到年份。

    李时有一种知道了唐知更很多个秘密的快感,不论是微信号,微信头像,还是生日月,隐秘的快乐在他心头发酵,他快乐得不知所云,眼眶有一点酸胀。

    唐知更一手拿着手机,停了几秒后转了个身离开,他挥起空余的那只手,背对着李时朝他示意:“走了。”

    李时目送他远去,他觉得自己该笑,但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笑容十分吝啬,他笑不出来,也不太有笑的力气。

    唐知更会喜欢爱笑的人吗?

    李时做风投将近三年,投的不少,究竟能赚回来多少,他没仔细算过。他铤而走险资助过从业几个月的小工作室,事实证明他眼光不错,买对了股,狠赚了一笔,他没留恋,转而又投资了更高阶的企业。

    李时在这方面小有天资,他鲜少亏本,不乏野心,短时间内就做出了一番成绩。李时不善觥筹交错,他不会喝酒,不能抽烟,去哪都带着合同和策划。坏心眼的人无从下手,好心眼的人乐见其成。李时大约是这么个人。

    李时最近隐约听到了风声,说是年少成名被捧上神坛的青年作者唐知更把他笔下一本卖了,卖给了一家业内算不上顶尖的影视公司。

    没人知道他图什么,要说为了赚钱盈利,凭他的名气,大可以有更佳的方案;要说他渊清玉絜,他钱财到手,春风得意,算哪门子的文人气节。

    李时不解其意,但他知道唐知更就该这样,不必多解释什么,他做什么向来随心所欲。李时只是不太甘心,他觉得唐知更值得更好的。

    他凑了凑个人手下的余款,尚且宽松,联系了制片方,转眼就投了一大笔。倒称不上是单纯为了唐知更投掷千金,这项目确实也有潜力,看笑话的、真爱唐知更的,大抵都乐意买张票去看他笔下的故事在荧幕上成真。

    那天加了唐知更微信以后,聊天界面还停留在那句冷冰冰的“我通过了你的朋友验证”上,李时不敢多做纠缠,每天临睡前刷一刷,等唐知更发朋友圈。

    偏偏唐知更不爱分享个人生活,李时翻来覆去地看,他朋友圈里也就有两三条汇报写作进度的消息。李时读了好几遍,几乎能一字不落背出原话。

    十一那天,唐知更拍了张照片,光线昏暗,模模糊糊的电脑屏,旁边摆杯冰美式。唐知更说,快到结局了。

    李时点赞。

    圣诞节那天,唐知更发了几个字。他说,还差一段。

    李时继续点。他生性容易满足,光靠这零零落落的碎片信息就能再拟一份文件,再努力很久。

    从此开始,李时每天早上会拍一张早餐照片发到朋友圈,北京时间八点整,准时准点,从不拖欠。

    他最常吃全素三明治,配一杯蜂蜜牛奶,有时会因心情异常好外加一个对半切开的白煮蛋。从加到唐知更微信第二天起,他心情天天都好,蛋白质天天达标。

    非常久违的感觉,轻快、一觉醒来有继续与生活抗争的勇气。

    唐知更要影视化的那篇作品叫《梦想园》,导演陈艺声是个小有名气的新锐导演,有想法,手脚快,在李时投资前基本已经把整个制作团队安排妥善,主投是一家老牌的影视公司。

    李时第一次尝试投资电影,新鲜劲儿正上头,他旁敲侧击多问了两句,才知道唐知更原来挂了个编剧的名头。写和写剧本有一定差距,唐知更只负责把握大致方向,因而工作还算轻松。

    李时想投机取巧,去看唐知更一眼。

    估算着前几天打听到的消息,今天正好是剧组举办开机仪式的日子。唐知更应该会给面子参加,李时作为投资方去凑这个热闹,也完全合情合理。

    他脚蹬着地顺着办公椅转了半圈,稍微冷却了一下心情,拿起车钥匙向地下车库走去。

    李时在驾驶座编辑了条微信,问到了具体位置。

    情绪完全支配了理性,他开车的时候,虽说用双手cao控着方向盘,但那无边无际的遐思,在马路上直行、拐弯,在红灯前停,又在绿灯时一脚油门,飞出去好远。驾车的意义从到达既定目的地,变成了追逐唐知更。

    太rou麻了,李时想。

    他行车一向谨慎,这次难得提前预算时间到了地方。他不太确定唐知更在不在,在哪里,没有刻意去人群里打听,他低调地随处转了转,看男女主角举着香烛,高挂的横幅上写着开机大吉。

    李时有点期待,也有点忐忑。《梦想园》是他读唐知更以来喜爱程度排得上前三的一本,他希望电影拍得好,唐知更这人被更多更多人知道,知道他写得多好。又怕电影拍不出唐知更笔下的效果,平白浪费唐知更心力。

    唐知更,唐知更。反正他怎么思前想后,总是要去考虑唐知更。李时不怕亏本,李时只有一根筋。

    唐知更是在拒绝完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