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节  (第2/2页)
劳动工会,做啥都有保障,这可不比做别的事强?    一上午的功夫,报名的人就记满了几大页的纸。    书墨午时送去给赵柯然看的时候,他正好在看许郡送来的信。    既然许郡有这心思,那他能帮便帮了。    书墨放下手里的登记名册,对赵柯然说:“少爷,这名册我先给你放这了。没什么事,小的先告退了。”    赵柯然抬头看了看,喊住了要离开的书墨,“正好先别急着走,你让如风去一趟书院。将几位先生请来,说我有事相商。”    “是。”    作者有话要说:玉米杆是mama说小时候会吃,甜甜的像甘蔗一样。有读者小可爱说味道清甜,不及甘蔗的甜。    想来是母上大人久远记忆中的玉米杆地位很高,可媲美甘蔗。文章中修改了关于玉米杆的甜度。    “三节精华部分,含水含糖量”这里是百度查的资料。    第74章火药    如今赵柯然建立的学院在院读书已近千人。    学院收的孩子不分性别。只要年龄合适,都可来学院读书。    又因有住宿的地方,每到休息日还有专门的马车接送。许多村子里的人家有条件也会将孩子送来读书。    有劳动工会人的村子,送孩子来读书的要比别的多上许多。    不管男娃女娃,这读了书的和不读书的还是不一样。    村子里一家送了女孩,那其他家也不甘示弱。    若是他家的女儿因着读了书,往后寻了好人家。他们吃了没读书的亏,那多不划算。    在这些“趋利避害”的情况下,学院中女孩的数量倒是也不比男孩少多少这人一多,先生就不够用了。本来入驻“一家茶楼”说书写书的范州和冯安都被拉去做了授课先生。    也亏“一家茶楼”那边培养了几个说书人,虽说不识字,可讲故事那却是相当的有感染力。    洪家主和许管家也带领着其他与衙门有合作的中小世族们,都“贡献”了家中的读书人。    虽不及冯秀才四人的才学,但也好歹都读了书。教导一下孩童识字却是不在话下。    以王家为首的几家世族洪许两家此番做法嗤之以鼻。    他们认为让平民百姓有资格读书识字,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在他们眼中,知识是世族们才配拥有的。    王怀义只等着洪许两家以及其他与两家抱团的小世族们,作茧自缚,自食恶果。    整天忙着教书育人的冯秀才四人都被如风给喊了来。    书院的一些决策,皆由这四人做主。如风也不知哪个地位更高些,便全给喊了去,都听听县令大人说什么。    “见过大人。”    四人给赵柯然见了礼,冯安便问道赵柯然难得找他们一次,是有什么事需要他们帮忙的。    赵柯然也不想浪费时间,直接说了写家书和读家书的事情。    范州想了想后说:“大人的意思是想让书院里识字的暂代?”    赵柯然点头说道:“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如今识字的还是太少了。”    他又提道:“若你们有推荐人选,只要品行端正,识些字就好。都可以让他们前来,录取后一切按照劳动工会相关条例来,算是衙门的正式工。”    冯秀才挠了挠头,这事他可不敢给赵柯然点头。    思来想去,还是和赵柯然说道:“有倒是有,之前一起进学的,有不少半路读不下去做买卖的。    有些买卖做的很有起色,也有些只能做做账房先生,赚些钱财养活一家老小。    可问题是,景阳地处边关。虽说现在日子好了起来,不比往年荒凉。    可青玉关那还在打仗也是不争的事实。”    冯安指着另外三人说道:“就这三人,我还是费了不少唇舌,一开始来也没打算长住,只是想来看看我,也当游玩。    最后让他们留下,还是大人你说可供继续读书。    可这也不是人人都像吴兄和李兄一般,志在仕途的。    说书写书是赚钱没错,可脑袋别在裤腰上的要命钱,哪里比得上安稳日子好啊。    至今为止,我这几位兄弟还没把家迁来,就是因着这里到底还是不安生。”    冯安说的,赵柯然其实都懂。    只要边关战事一日未停,就不会有人愿意前来安居。    纵观大元千百年来的历史,北丹与西厥两族并不是通商或是通婚纳贡就能满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