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正牌攻表除非脑子都不正常,能喜欢恶毒反派就有鬼了。) (第1/2页)
沈云铮一向就不是个好人,最开始的本愿也只不过是想榜上陆家那棵树后岁月静好,当个全家人都喜欢的好哥哥,好“妻子”,好儿子。 只是他选错了人,压错了宝。 比如一直尊敬的父亲就是图他懂事,能为他分担养育另外四个儿子的重担,才舍得夸奖他几句我们的苏子昭就是懂事。 剩下的三个弟弟都是图他能赚钱,能供他们当个无忧无虑的富二代,享受着苏子昭带给他的财富和金钱,却嫌弃他没读过几本书,本质上不过是满身铜臭味的低俗商人,才肯勉强叫他一声大哥。 为了表示对沈云铮的不满,苏铭海、苏云州、苏景荣、苏景烟,苏家这几个男人背着他和父亲收养的小弟弟苏落晚在一起了。 苏落晚原本是江市沈家大小姐的小儿子,被仇家报复流落到福利院。 而苏家那会刚破产,沈云铮的母亲在生下苏景烟不久就死于产后抑郁症,父亲苏铭海欠债几百万,走投无路了,连给苏景烟买奶粉的钱都出不起。 不得已只能把苏景烟扔在福利院门口,带着大儿子沈云铮和苏云州,以及苏景荣、徒步走去北方乡下投靠自己农村出身的爹妈。 沈云铮原名叫苏子昭,他上辈子就叫苏子昭,不过重生后他厌烦了苏家人的一切。主动隔离,并改名换了一个新身份生活,是出身西南偏远地区的留守孤儿,是家里的独子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因为上辈子的沈云铮在逃亡路上,为了养活苏云州和苏景荣这两个弟弟,捡过垃圾,收过废品,甚至为了给两个弟弟们弄一口吃的,曾经偷过别人菜地里的红薯。 流浪了三个月,沈云铮这才带着弟弟们找到了父亲口中所说的爷爷奶奶家。 但是爷爷奶奶做了几十年农民工,身上能有的积蓄都用来帮助父亲还赌债了,甚至拿不出钱帮忙还债,还被儿子的债主打成一个永久性断腿的残疾,一个瞎了双眼。 可是就算得知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还有三个孩子要抚养后,死都不敢死,拖着残废的身体四处求别人给份工作好养活自己的这三个孙子,生活的重担一步步压垮了这两个老人的脊背。雪上加霜。 而苏铭海依旧我行我素,家里都那种情况下,他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去读什么私立大学的研究生硕士,一年的学费就要九万多。 两个老人每个月的退休金加上残疾人保障金也不过才3000块钱,哪里养得起,要不是都上了年纪,身上的器官都卖不出去了,沈云铮丝毫都不怀疑他的爷爷奶奶能为了父亲挖心卖卖肾。 都不等他长大一点,他身为父亲最大的孩子就已经跟爷爷奶奶一样了,为了苏铭海的好面子还有任性。小小年纪把能赚钱的法子都试了一遍,捡垃圾收废品都是小事,刚满十岁就拖着重重的大推车去街上摆摊卖货。 赚的那么一点幸苦费,都拿来供养苏铭海和几个年幼的弟弟读书,苏铭海一直记得当年那个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被他自己抛弃的小儿子苏景烟。 太过愧疚,就在把苏景烟扔掉的八个月后实在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收养了一个和苏景烟差不多大的婴儿回来。 那个婴儿就是苏落晚,从那以后。沈云铮要养的弟弟又多了一个。 再大一点,苏云州和苏景荣都要上补习班了。 为了多赚钱,他不得不初三就辍学,跟着大伯下了南洋打拼,因为年龄不够成为船员,身份证都是借的。 因为身材瘦弱,在船队上没少受别的船员欺负。 在南洋船队打杂工的那段时间,什么养活累活都做过。熬了三四年,因为做事细心,又长得一副好样貌,被一名有特殊癖好的老板看上。 那船队老板表面上装得斯文正经,私底下就喜欢想沈云铮那种白净的小男生,都四五十岁了,身边也没一个正经女人,沈云铮在他身边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可是为了保住工作,只能一忍再忍,不惜出卖rou体,满脸陪笑。 每个月下海赚到的十几万块钱都一分不剩的寄回家,就算这样,苏家那几个年幼的弟弟和父亲苏铭海也总是认为是沈云铮自己本来就是个混混流氓,不学无术,没少嫌弃沈云铮赚的钱不干净。 十分看不起他。 后来有一年,沈云铮跟着的船队出了事,路过某个州的港口时被附近的海盗绑架。 船队老板为了保住小命,居然主动把沈云铮献给那帮海盗,下海的大部分都是男人,女人可是稀缺资源,海盗们也不例外。 样貌清秀又年轻的沈云铮就成了显眼包,就当沈云铮就要以为自己要死在这帮海盗身下时,驻守南洋附近的ht国的海军居然派出队伍救人。 沈云铮就是这样和陆玄商认识的,因为陆玄商想拼搏到一份事业,让自己在陆家站稳,他太想摆脱自己私生子身份了,于是高中刚毕业就进了部队当兵。 机缘巧合进了海军部队,在边境驻守,一守就是十年。 海盗忌惮h国的海军部队,只能把沈云铮等人放了。 沈云铮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对陆玄商一见钟情,后边为了寻求庇护,主动和陆玄商表明心意。 而大家都知道的,海外驻扎的日子寂寞辛苦,沈云铮又长得好看,性格还有几分像他的初恋白月光,一个为了生活,一个为了排解寂寞,就这么在一起了。 沈云铮一点都不介意陆玄商把他当成沈清越的替身,因为他知道陆玄商可是陆家家主的大儿子,只要榜上陆家,那他的几个弟弟还有父亲的学费就再也不用愁了,苏家还能回到破产前的光荣。 就这么交往了几年,沈云铮也有了自己的船队,生意越做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