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断掌 (第1/2页)
【你知道断掌吗?你知道断掌要怎么破吗?】 陶之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乡下。 陶之这个名字是外婆起的,谐音“桃枝”,之所以起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外婆是神祓子,信奉桃枝能辟邪,所以用这种方式直白的表达自己对外孙女的疼爱。 至于为什么桃枝能辟邪,外婆说,她祖籍山东肥城,古名肥子国。肥族人由东海迁入,当年七十二洞妖魔鬼怪闯入肥城祸害百姓,东海度朔山的神荼、郁垒二神飞至肥城就地取材,用了当地的桃树枝将妖魔鬼怪打的魂飞魄散。 所以肥城的桃枝不仅能辟邪,还是真正的“降妖木”。 这种“降妖木”在陶之家随处可见,床头上挂的桃木剑、书桌上放的桃木盒、梳妆台前的桃木镜框、桃木梳子,还有被陶之塞进抽屉里的土到不能再土的桃木手链,就是那种用红绳串着桃木珠子编制的手环,都是用桃木雕刻而成。 陶之想,还好桃木只是辟邪用,要是可以延年益寿,那她估计得住在桃林里吃一辈子的桃花了,直接飞升成仙的那种。 因为外婆神祓子的身份,十里八乡来家里算命、改命、辟邪、驱邪的人尤其多。 陶之经常坐在一旁静静的看外婆做那些法事,看着看着睡着了,有时候还会梦见和梦里的人说话,但梦醒了,也只当是梦。 陶之记得在她小学5年级的一天,有个老妇人带着儿媳妇和孙子来。说儿媳妇是外地嫁过来的,晚上带着孩子去亲戚家串门,经过庙的时候鬼使神差的跟孩子在庙门口歇了歇脚。孩子从那以后每到晚上的同一时间就大哭不止,怎么哄都不行。 儿媳妇带着孩子去县里的医院看了,也没看出什么。 当地的人都知道,孩子在头盖骨闭合之前是不能进庙的,否则容易招惹邪祟。 外婆看了孩子的生辰八字,点燃3根香,嘴里念念有词,然后让老妇人到庙门口,顺着孩子当时坐着的方向从庙宇门口出发,一直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跪下,烧纸,磕3个响头。 老妇人带着儿媳妇,朝着东北方向一直走一直走,穿过农田,趟过小溪,爬过山坡,有好几次儿媳妇都觉得无路可走了,老妇人总感觉还没到地方。直到她们走过一片杨树林,在田埂旁看到一处无人打理的坟头,长满了野草,老妇人就觉得再也走不动路了。 她们给坟头烧了纸,磕了头,说了一阵子话。当他们起身准备回家的时候,转身就看到天际处有座破败的庙,那庙正是儿媳妇和孙子歇脚的地方,和脚下的坟头遥遥相望。 老妇人心头一惊,又跪下给坟头磕了3个响头,这才回了家。 回家的当晚,孩子就不再哭闹了。 陶之不解,“庙难道不是神明庇护的地方吗?哪来的邪祟?” 外婆解释,“都是庙,可庙跟庙不一样。乡下的庙可没有10米高的金身佛像,也没有和尚打坐念经,就是一座破房子,里面摆个供台。求什么的都有。” 陶之还记得,初二那年的暑假,一个年幼的妇人来家里,说她最近左眼总是跳,做事总晃神,心神不宁,家里3岁的儿子发烧4天了也没好。心想着会不会是……“她”来了。 “她”是年幼妇人的大女儿,也是3岁的时候,午睡醒了,家里没人就自己出了门,怎么找都找不到。家里人报了警,几天后在后山的河里发现了,尸体都腐烂了。 一家人伤心难过了好一阵子,后来年幼妇人又怀了孕,生了个男孩,开心的不得了。 外婆先是在地上铺了一块大红布,红布上洒满小麦,然后在红布中间将小麦拢成一个小堆,让小男孩坐在上面。又让年幼妇人在红布的四个角,各捡100个成熟饱满的麦粒,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捡完了以后包在红纸里,封好。 年幼妇人蹲在一旁一粒一粒的捡着,一双眼睛聚精会神许久才眨一下,嘴里念念有词12345678……生怕数错了。 好一会,四包用红纸包着的小麦递到外婆手里。 外婆把四包红纸放在香炉跟前,点燃三根香,烟顺着佛像缓缓上升,其中一道飘的尤其快,像是有自己的想法一般直接飘到了屋顶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