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九梦向】拂剑垂鞭_风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雪 (第1/3页)

    大庆十三年,元春。

    日初升,多日不见的暖阳映在塞北平河镇漆白的屋檐上。

    昨日不知怎得下了一场大雪,今早化雪时寒风刺骨,日上三竿才见有人出门扫雪。

    山居酒楼今日开门也晚,午时才开门迎客。

    “小商!去招待一下客人!”

    本还在贴着窗户的小商听到老板娘喊他,应声后,赶忙放下手头的伙计跑到了堂门口,招呼起陆续来的客人们。

    本来冷清的大堂这才有了些人气,有人独自喝着酒,也有二三友人推杯换盏。

    终于忙乎完的小商靠着柜台喝了口水,顺手拿了掌柜盘里的花生米吃。不过还想拿时手就被掌柜一巴掌拍下。

    小商吃痛地甩手,目光一下就注意到角落里一位身披黑裘的俊秀男子身上。

    男子呆呆地坐在那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手中的木牌看,他另一只手还捏着一柄刻刀。

    那是一个未曾刻字的木牌。

    小商转头和打算盘的掌柜耳语道:“那位客官都在那儿坐了七天了,不吃不喝的,会不会要死我们店里啊?”

    话音没落就被掌柜呵斥了:“说什么屁话!赶紧去问客人要点什么,好生招待!”

    掌柜做了那么久的生意,自然是深知要想生意做大做好,除了和气生财外,还要做到凡事莫问、莫管、莫打听。

    小商连连应声,抖了抖抹布搭在肩上,走向萧问崖的座位前。

    上前时,萧问崖本还呆愣的眼神在小商近身的那刻转为锐利,把小商吓得一激灵,就连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可萧问崖见看到来人是小商时表情又归为原样。

    萧问崖道:“一坛女儿红,小费。”

    说着他把一锭白银搁在被擦得油亮的桌上,小商有些胆怯地拿了这数额巨大的小费,点头哈腰地下去取酒。

    萧问崖又转回头去看手中木牌,木牌的材质明显是滥竽充数的,边角被岁月带出了裂痕。但很明显木牌的主人对其爱护有加,牌面的亮油还未褪,那边角的痕迹倒像为其留下了故事的味道。

    而萧问崖,你能看出他是想下刀的,可细看他握刻刀的右手却在微微颤抖,因为太过用力手背甚至暴起青筋,斟酌了许久后,缓慢地刻下一个“九”字。

    待最后一勾刻下,拂去木屑。

    萧问崖便盯着牌上方方正正的楷字发呆,手下刻刀的刀锋不知何时已经嵌入rou中,持刀者却如无感无觉般。

    一直到血液顺着刀口滴落在刚刚刻出的凹槽中,红色瞬间溢向四方。

    萧问崖看见这鲜红的“九”字,才如同被踩了尾巴似的,手指间迅速掐了两下,低声说了一句话。

    再看木牌早已如刚刻下时一般,那还能得见一丝的血迹?

    此时的小商已端上了酒,替萧问崖拍开泥封,放在桌上。又为萧问崖摆上了碗筷,与一碟下酒的花生米。

    小商道:“这是掌柜儿送的,客官您吃好喝好。”

    摆放齐整后,小商也瞧见着了那牌上的字,不知是哪来的勇气他向萧问崖问了一声:

    “咦,为何独刻一个‘九’字?那是不是还有前八份?”

    本想挥退小商的萧问崖愣住了,他又把目光放在那除秽牌上,低喃道:“是啊,为何独刻“九”呢?”

    “我近日从侍女口中听闻,元日时庙会的位置定在苏桥畔。”一番云雨后宫九还未着衣,正依在萧问崖的怀里玩他纤长的手指。

    萧问崖也不嫌他烦,另一只空闲的手环住了宫九还留有红痕的腰际,下巴轻轻磕在身下人的发顶上。

    萧问崖柔声问道:“要不我们也去看看?”

    宫九低低应了一声,又转身双手环上萧问崖的脖颈:“明日就是元春,萧护法真的还有时间去捏面人,赏花灯?”

    说着宫九俯身咬了一下萧问崖的锁骨,其中不乏暧昧挑逗的意味。萧问崖握腰的手猛然收紧,宫九被做得殷红的xue口又抵上了勃发的性器。

    萧问崖对宫九咬着耳朵:“九公子若想去,自然还是赶得上庙会的。”

    又是颠鸾倒凤了好一阵,宫九再次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萧问崖不在身边,他也没什么好磨蹭的。

    他敲了敲床沿,唤来四名伺候的侍女,一番洗漱后便出了卧房。

    此刻的萧问崖却在院内的银杏树下发呆,宫九过去时见他正盯着树枝上系着的祈福牌看得出神,不免有些失笑。

    宫九问道:“你这是在发哪门子呆?”

    萧问崖回神才看到向自己走来的宫九,轻咳一声答道:“我瞧着这些祈福牌就想起了云朝有个和此物差不多的东西。”

    此时宫九已经走到萧问崖身边的石凳上坐下,也接上了他的话:“哦?是什么?”

    萧问崖道:“是除秽牌。”

    宫九对其兴趣似乎比较大,见萧问崖不在继续说,便又追问道:“那它是何寓意?”

    萧问崖沉思了片刻,才有点无奈的说了一个故事:

    “在云朝有一个传闻:‘风雪大作的晚上,惨死的厉鬼会肆意猎捕在山林间落单迷路的人。听说,过去云州城一位妇人迟迟等不到进山采药的丈夫,又听闻此传说,在家中哭了三天三夜。其哭声惨烈令人于心不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