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四二 点石生灵雀 (第1/3页)
浩然道校施工场地热火朝天,自然不适合作为修行的场所,所以商秋长在选定的校址周边,选了一处灵xue,布置法阵,作为供这十个人修炼的靖庐所在。 在择选这处短暂修行的靖庐时,商秋长发现,这处已经具备灵xue之姿的山峰,若是论起灵气总量与纯度来,竟还比不过当初不过是一处气眼的栖霞山。 这一方面是因为,商秋长筑基之前,地煞还未现世,灵气的水准还没有现在这么高,那时候就已经是气眼的栖霞山,随着地煞现世后灵气水涨船高,灵气浓度也在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商秋长在栖霞山建立宗门,他的存在也让栖霞山声名远播,广集人望,人心向背,便是气运使然,天下人心慕栖霞山,栖霞山便自然有气运垂青。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商秋长仙名赫赫,栖霞山也被视为人间福地,灵气亦因此滚滚而来。 如今,随着商秋长地位越来越高,整个栖霞山都已经被划为禁区,除了山脚下些许地界,其余地方都已经不对外开放。 这可不完全是为了讨好商秋长,而是因为随着灵气汇聚,栖霞山已经从一处气眼,渐渐有了福地之姿。明明左近便是建宁城这等富贵繁华之地,可栖霞山里,却竟然已经出现了一人高的野猪,体似天鹅的古怪雀鸟等等异兽珍禽,来这里栖息,对普通人来说有些危险。 同时林媚娘和林熦也需要更大的活动范围,尤其是林媚娘,修习了日月炼形法后,妖力暴涨,体型更大,她还未进入精炼皮血骨rou的阶段,需要每日在山中嶙峋之地砥砺rou身,每每出行,林木晃动,偶然间显出一点身形,都搞得山下拍短视频的市民们发出惊呼,就更是不敢让人进山,以免林媚娘无意之中伤人。 而且这等浓郁的灵气,对于不通修行法的凡人来说,颇有熏然如醉的效果,走入山中,受灵气变幻所迷,往往不知所在,走不出来。有些想探寻栖霞山隐秘的胆大人士,妄图看看神秘的栖霞山宗门、巨蛇、怪鸟,走入山中之后却被灵气所困,醉卧树下,酣然入梦,要巡逻的战士给抬出去才能清醒过来。 甚至还有个人失陷的地方太隐蔽了,战士们都没发现,他睡了三天才被林媚娘遇到,给送了出去,人都饿得虚了,险些丧命。这人好不容易缓过一条命来,清醒之后却到处夸张自己的经历,说自己遇到了一位绝色佳人,跟着走到山里,那美女却变成了一条巨蟒。 这样的都市传说,能够吓退一部分胆小的人,却又反过来吸引更多胆大者,守护栖霞山的部队已经增加到了一个建制团的规模,压力越来越大。 为此,商秋长再度向师门求助,拿到了一套真正的,足以镇压福地的护山大阵,布置在栖霞山上。不仅栖霞山三山二涧尽数纳入清源派栖霞宗范围,就连茅山北支地脉也已经被栖霞宗所占据。 茅山素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这千载盛誉,不仅是名气,也是气运,从护山大阵布下之后,本就因商秋长道德之气而被视为天下修行圣地的栖霞山,气运更加隆盛,很有可能会成为蓝星第一个福地。 此中“名”与“实”的奥秘,天人感应之下气运的变化,着实玄妙,商秋长只是体悟其中大道真昧,便觉大有所得。 如今布置在栖霞山的护山大阵,名为方圆幽明阵,举三光而定五行,序八柱而成方圆,是能够折叠空间,形成真正福地的大阵。 阵法之道,化天地于一隅,容万象于一局,一言以蔽之,便是以一隅之地演化宇宙时空。 所谓阵基,便是大阵所立的基础,用以划定阵法笼罩之地的大小。方圆幽明阵的阵基名为幽明八荒柱,共有八根,定住福地八极,亦是八座门户。以柱形法器来布置法阵,是清源派独有的特色,其他门派也有柱形法器,但都没有清源派这般厉害。 阵基立住之后,便要选定阵眼,灵脉被阵基定住后,在阵基内纵横结络,错综复杂,而阵眼就是灵脉交织形成的最为重要的节点,是大阵之中枢纽关窍所在,需要以阵器来定住。 低等的法阵,阵眼是固定的,阵器也是死的,而更为精妙的阵法,阵眼是不固定的,变幻莫测,阵器同样会随着阵眼移动。 方圆幽明阵的阵眼,是天方地圆两种阵眼组合而成。 在天之阵,定住阵眼的阵器,是清源派早就已经传给商秋长的太阳紫金钵,太阴承露盘,星宿采气杯。此三宝上承三光,之所以早早就送过来,就是为了沟通日、月、星气,和蓝星界天的三光呼应。 在地之阵,则以名为五方帝象鼎的五件法器定住五行阵眼。 天圆三器,阵眼和阵器都是固定的,因为福地空间折叠之后,必须以天圆三器来定住空间中的位置,这是福地不如洞天的地方。 地方五鼎,阵眼和阵器都是活的,这五鼎是大阵中真正起到防御、守护、攻击作用的核心,变化不定,随时游走,组合变化,能生出二十五种阵势法术,再加上天圆三器的变化,共有二百二十五种阵法,威力无穷。 天圆三器和地方五鼎都是灵器,这倒不是因为清源派没有法宝级的阵器了,而是因为法宝级的阵器,要么是立地成阵的便携法宝,要么是已经生出灵智,从元胎赤阳天穿越到蓝星界天,反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 而以栖霞山如今气运之盛,若是能够形成福地,自然可以直接将八件阵器孕化为法宝,这样诞生的阵器,自然是最适合栖霞山,最适应蓝星界天的。 这套好东西,商秋长自然是没那么大公无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