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6 (第2/2页)
贾诩还不熟悉穿法,在郭嘉的提点下一件件慢慢穿。 学宫的衣服有讲究,每个部分都带有寓意,四枚扣袢分别指代礼义廉耻;袖上四道云纹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腰间两根黑白相间的绦带,一条是思齐,另一条是内省。 贾诩穿了满满一身仁义道德,险些把自己给绊倒了。 “要想俏,一身孝,文和穿白衣果然不俗啊,像个小菩萨。”郭嘉靠在榻上呼了口烟。 “学长,慎言,让菩萨听到要遭报应的。” 郭嘉听闻,立即捂着心口假装咳嗽起来:“咳…咳咳……” “学长?”贾诩立即走到他身边,去看他情形如何。 郭嘉诡计得逞,忍俊不禁,笑眼弯弯:“文和好关心我呀~” 贾诩知道他是假装,依然端来茶水,递给郭嘉。 “我的醹醁酒呢?”郭嘉问。 贾诩正色道:“烟、酒、色都是伤身之物,学长身体抱恙,应当远离。” 郭嘉点了点头,含笑道:“烟和酒伤身我懂,色是如何伤身的,我不太懂,文和见多识广,快跟我讲讲。” 贾诩几次想说什么,话到了唇边都说不出来,只得背过身去继续整理衣饰。 半晌,贾诩说:“学长,我听先生说这衣服每个学子都要穿,你为什么从来不穿?” “我嫌它约束,紧巴巴的,又没多好看。” 贾诩也觉得有些约束,他们蛇从来不穿衣服,这些衣裳像包粽子一样把人包在里面,是有些别扭。 但他还是说:“多少人想被这身衣服约束,还不能呢。” 像他,四百多年才穿上身。 贾诩对着铜盆水面,抿好衣襟,又细心地把衣裳的褶皱一一抚平。 郭嘉悄步来到贾诩身后:“反正行走坐卧都要弄乱的,理得这么整齐做什么?” 不知他揪了哪条带子,刚刚穿好的衣服又松散开了。 “学长,别闹了……” “我在帮你熟练怎么穿衣服呢,这么复杂,不多练习几次怎么行啊。” 房间里回荡着郭嘉快乐的笑声。 “我看到了,他和他走在一起。” “文和,你嫉妒了?” 一直想和奉孝并肩而行,真正和奉孝走在一起时,发现与他并肩而行的早有其人。 荀彧。 颍川名门荀氏的贵公子,郭奉孝的挚交好友,德、才、貌都无可挑剔的世之完人。 与荀彧初见那日,太阳酷烈,晒得贾诩头晕目眩。 “文和,常听奉孝提起你,聪慧过人,仪表不凡,今日得以相见,是在下之幸…”荀彧留意到贾诩微蹙的眉头,笑道:“此地炎热,还请入亭中一叙。” 白袖往凉亭方向一让,淡淡异香飘散,似花似竹,端方清雅之极。 到了亭中,荀彧又亲手为两个学弟烹茶,茶艺精湛,一看便知其修养出身。 很多人与荀彧相处时都会觉得如沐春风,从心底里熨帖舒服,或者仰慕憧憬他的品格才华。 但贾诩感觉到了一种彻骨的绝望,从舌根泛出苦涩味道。 不公平。 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存在,让别人如何自处……? 引以为傲的四百多年道行,在荀彧面前像个笑话。 和别人站在一起,贾诩或许还可称为“人”,但站在荀彧面前,登时就像被打回了原形,一条委顿在地,还不如他鞋底高的草蛇。 “文和今天好害羞啊,是被荀学长迷住了吗?”郭嘉指尖撩拨着贾诩的茶杯,打趣道。 “奉孝,莫要戏弄学弟。” 荀彧一句话,郭嘉笑着住了口,只拿一双狐狸眼瞟着贾诩。 郭氏与荀氏是世交,郭嘉和荀彧自小一起长大,是竹马之交。 郭嘉放荡不羁,对谁都可以肆意调情,唯独无法在荀彧面前逾矩,很受他的管束。 有了这般十全十美的挚友,郭嘉怎么会把别人看在眼里? 几轮叙话下来,贾诩心中虽然不甘,但对荀彧也十分折服。 “文和,你虽然是奉孝的学弟,但品行之端远胜于奉孝,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文和能否帮助在下监督奉孝的言行举止,使其遵纪守礼?如此一来,也能肃正学风,一举两得。” “学长吩咐,在下无不从命。” “并非吩咐,只是请托,辛苦文和帮在下管束这个放诞的好友。” 荀彧仔细交代了一些郭嘉常有的行径,逃课早退东游西逛等等,贾诩一一记住。 之后,郭嘉跟着荀彧一起去辨音阁,贾诩抱着简牍走在两人身后。 穿过回廊时,冷不丁被人一撞,几卷竹书掉落在地,贾诩俯身去捡。 1 郭嘉忙着和女同窗打招呼,并没注意,荀彧听见响动,回身帮贾诩拾起竹书,并分担了一半。 “多谢学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