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京城风雨 (第1/2页)
起义军的步伐正在逼近京城。 “太妃,此乃一只金雕飞过时扔下的信件。”管家将卷成桶状的信纸呈给摆弄花草的闻君牧。 “金雕?——是珩儿!”闻君牧愣了一下,看到纸角有一个画得歪七扭八的笑脸,忙净了下满是泥土的手,才接过展开: 静观其变。 “观什么变?” 管家默了一下,“或许是官兵正要张榜通告的事,太妃稍候。” 闻君牧多年习惯,秉着一个与世隔绝的态度,京城的大小事都只能听个大概,并不清楚原委,他目送着管家飞身出去,自己则站上了房顶。 他平日在此练剑,已对方圆几里地了如指掌,视线所及是鳞次栉比的红墙绿瓦。京城里繁华如旧。此时榜前熙熙攘攘围了不少人,人头不断攒动,大家正抻着脖子等着官兵念榜。 “发生什么了?我听说是北方蛮族要攻打我们大殷?” “我就说咱们先帝该一统天下!不然啊,总有蛮族不自量力……” “嘘嘘嘘——听官人的!” 那官员贴完了榜,洪亮的声音传达到每一个聚集在榜前的民众耳朵里,不久就会传遍整个京城,甚至大殷——“西北汗人来犯,陛下即日御驾亲征,以显大殷之威严!” “哎呀,陛下这就要出发了?怎么不征兵?”有汉子摩拳擦掌。 “你可得了吧,陛下带禁军亲征,哪里轮得到你?” “大将军不是已经回衢州了?怎么还需要陛下亲自去?” “那陛下走了,谁当摄政?” “你不知道孔大将军请辞的事儿?” “嘘——听说是太后打算垂帘听政……” “嗐!京城能有什么事儿?芝麻蒜皮看些乐子罢了,陛下大可放心啊!” 站在屋顶上刻意去听来往人们交谈的闻君牧默不作声地摇摇头,看来无人知那风雨已经将近。 “唳——”金雕盘旋在皇城上空,却迟迟不落。 “太后娘娘!太后娘娘!您让如意注意着的、前些日子不见的那只金雕,它飞回来了!”小丫鬟雀跃地向梁太后禀报着,她以为娘娘交代的事自己办好了,是件喜事,谁知太后听了却是眉头轻皱。 “回来了?”她一字一顿的语气仿佛并没有料到这个结果。 即使一身素白衣衫,也尽显雍容华贵的女人懒洋洋地倚在榻上,容貌昳丽,仪态端庄,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只会加深这份醇熟的魅力。 若是梁天枢在此,或许会认出此番风雅的气质与“玉jiejie”颇为相似,不及玉jiejie那极端的美貌蛊人,但胜在一身肃穆端庄,旁人若是弄掉一根针,都怕坏了女人的规矩。 这便是一国之母,梁锦书梁太后。 梁家本是前朝世家,几乎满门忠烈,现在的“梁家”已经只是一些远到不会被连坐的分家血脉。而梁锦书,乃主家仅存的直系后代。 她在风眠的庇护下得以活命。任何女人在救命之恩的加持下,都更容易动心。她当然也爱慕过那个男人。 可梁太后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她得不到所谓“爱情”后,便收了心思。以一种利益关系与风眠捆绑,可比什么情爱长久多了。 若是让她评价,风眠一定是个“祸害遗千年”的人物,她怎么也没想到利益关系的解除会是因为风眠的死亡。 他死了,便失去了价值。 梁太后慢悠悠地起身,看向那只盘旋的金雕:“怎么会回来呢……” 虽不知细节,但梁太后知道那金雕是某一个同样与风眠“捆绑”着的人派来的眼线,如今风眠已去,眼线也便失了作用,还回来做什么? “太后娘娘,需要如意找人将它射下来么?”如意建议道。 “这宫里,可没人能射得中它……除非,它主动停留——皇上如何了?” “回娘娘,皇上按娘娘的意思,已经打算御驾亲征去往北地了,如今已经贴了榜,板上钉钉!”他想后悔也没法子了。如意不知那些弯弯绕绕,只知道皇上与太后似乎关系紧张,近日只见过一次面,后来皇上就每次都以政务繁忙推托了太后的传唤。 就那一次见面,虽表面母慈子孝的,实则还没有她一个新来的丫鬟跟太后亲。 帝王家的事可真复杂。 “做皇帝的,自然是要先立威名,他能想通便好。”梁太后不再管金雕的事,她拨弄着熏香,香灰底下露出一封信纸,她示意如意拿火钳将信纸夹出,抖了抖,那墨字龙飞凤舞,每一笔都写得很利:四月四日巳时。 便是明日了。 梁太后表情不露端倪,在如意好奇的目光中将信纸浸入了一旁的茶水中。 只见那火都烧不掉的纸,就轻易地融入茶水,未留分毫痕迹。 梁太后微叹一声,“皇上打算何时出发?” “战报说刻不容缓,天司监的国师正在作法祈求庇佑,他们算的吉时,皇上明日辰时便出发。” “好一个吉时。”梁太后闭了闭眼,再睁眼时,眸底暗潮涌动,似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御书房内。 风立秋已经收到了消息,他沉默地看向窗外的花,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击着桌面。 皇帝脸上的表情愈发稀少,福全早已歇了揣摩圣意的心思,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 禁军首领及几位大小将军在殿外从日头西斜站到了天完全擦黑,福全已经挑了几次灯芯,整个御书房也无人敢打扰。 风立秋静静地呼吸着,窗外红色的花,就好像能让他想象一个身着红衣的封珩,立在那里与他对视,自我审问着。 自从坐上这把龙椅,他便一日不能安稳入眠。怀抱着对天下的责任心,势要证明自己那的那股冲动上头的热血已经消退,只剩下被现实欺骗的深深的无力感和——愤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鼠目寸光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