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权分立  (第1/1页)
    冰雪在陈胜的南来北往中渐渐消退,河流化冻、大地复苏。    正月初十,汉王廷年节休沐结束,陈胜在汉王宫内召见群臣,宣布了汉王廷军、政、司三权分立的政体架构,并且正式任命韩非为汉王廷右相、任命李斯为左相,令二人着手搭建各郡行政和司法体系。    他以常住人口超过五千人的城镇为线,从下往上划分出了镇、县、郡、中枢四个行政级别,每个行政单位都会设置行政、军事、司法三名主官,且三名主官都有独立的晋升路线,权属上都由上级机构直辖,彼此间相互配合、且没有管辖权。    在地方上,这三名主官以行政主官为首。    在中枢内,位居右相的韩非,高于左相李斯。    至于军权嘛,陈胜没提,自也无人敢问……    而之所以要以镇为分界线,是因为在陈胜的设计里,镇以上的这四个行政级别,都是具备完整职能衙门的官府机构。    在镇之下,陈胜欲施行保甲制,也就是按照军中士卒编队的方式,以户为单位将居住在乡野的百姓们编为五家为一伍、十家一什、百家为里、十里为乡。    但乡和里作为汉王朝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仅仅只具备有限的户籍管理权,没有军事编制,也没有执法的权力……也就是说,即便是某个乡里的百姓违反了保甲制的律法,该地乡长也只能提请镇上的执法机构去惩处那名百姓,他自己是不能私自动用私刑的,汉王廷没有赋予他直接惩处这名百姓的权力。    这很重要……    准确的说,保甲制才是陈胜确立汉王廷政治架构工作中的的重中之重!    因为在此之前,周王朝在乡野间施行的,乃是宗法制。    所谓宗法制,就是周王朝承认族法和私刑的合法性,并且以宗族为乡野间的百姓单位。    很显然。    宗法制,和汉王朝“王侯将行宁有种乎”的指导思想,以及陈胜“依法治国”的施政理念,都是背道而驰的。    只要宗法制还正大光明的盘踞在汉王廷治下的乡野间一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潮就传不到乡野之中,陈胜费劲心力完善出来的律法,也会变成一个不值一提的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你前脚才在人群中挥舞着拳头呐喊完,后脚就被族长抓到宗祠里跪地认错,敢不跪就活活打死你……连族长都能一言定人生死了,你说王侯将相有没有种?    依法治国?    你前脚才被衙门无罪释放,步履轻松的准备回家跨个火盆洗个澡去去晦气,结果刚还没进家门呢,就被一群五大三粗的族人抓去沉了塘……这样的律法,不是个屁是什么?    宗法制在九州不知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往上或许可以追朔到三皇五帝年间,绝不是区区“顽固”二字就能形容的。    真要形容,或许可以将这个制度与国运挂上钩,也就是说,哪怕是在大周国力鼎盛之际,若敢对这个制度下刀子,说不得都会直接天下大乱!    陈胜在敲定用保甲制取代宗法制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自己刚刚平定下来的地盘再一次被打烂的心理准备。    他不怕!    反正这块地盘本身就是千疮百孔的。    了不起,打烂了他再重新建设……    当然,他要没有那个金刚钻,肯定也不会拦这个技术活儿!    可别忘了!    冀兖二州连年大旱,粮食绝收!    陈胜治下的百姓,大半都得指着他活命!    造他的反?    靠吃土造他的反么?    他堂堂反……义军头领,还能被自己底下的人给掀了摊子?    ……    陈胜坐镇中枢,将这场廷议掀起的惊涛骇浪,镇压成春风细雨。    九个郡,一百多个县、六七百个镇,细算下来就是好几千个官位!    是官位!    而不是吏!    这么大块的蛋糕,莫说是其他人。    就连陈家内部,都有许多人被这块大蛋糕给迷了双眼,偷偷摸摸的背着陈胜,打着陈家的旗号去走李斯的门路!    陈胜要不亲自盯着这场浩大的官员选拔,指不定要出多大乱子!    ……    正月二十五。    红二军十五万兵马结束新兵训练,于梁郡商丘城外召开建军大会。    陈胜亲身前往商丘,主持了这场大会,亲手授予了代军长蒙恬红衣军的玄底‘蒙’字将旗。    建军大会结束之后,二军十五万将士,按照他的预先的布置,沿陈留、济阴郡、谯郡一线驻防,护卫王庭左翼。    值得一提的,去岁陈胜即位大典之后,陈风就cao持着将蒙恬、李信这两位在红衣军内得任高位的降将家卷,迁入了陈县之内。    此事确不是陈胜的主意,但陈风循例将此事汇报给了他。    陈胜在批准陈风的行动后,亲自手书信函发与蒙恬、李信。    信函上,他直接挑明了,此举一是担忧往后敌人拿他们的家卷做文章,令他难做;二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他知道,蒙恬与李信收到他的信函,心里肯定会有些不痛快,会觉得自己的品德受到了侮辱。    他也知道,在当下九州“以德服人”的主流文化下,自己这种行为,的确有点小家子气。    但不要紧,现在难看点,也好过日后周王朝和太平道拿这个破绽做文章,将蒙恬和李信逼入忠孝难两全的可悲境地……总不能既相信蒙恬、李信都是一言九鼎的守信君子,又相信往后与他二人交战的所有敌将,都是愿赌服输的豪迈汉子吧?    陈胜始终坚信,对人信最大的尊重,就是不要去考验人性。    很有意思的是,他写给二人的手书,除了姓名不一样之外,其他的完全一模一样。    但二人送回的奏章,却大相径庭。    蒙恬送回的奏章,除了没有粗口之外,和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小人没什么任何分别,还口口声声的扬言着要回陈县打断陈风这个“佞臣”的狗腿。    而李信送回的奏章,全篇都在赞颂他思虑周全、体恤部将,末尾还说什么‘高堂体衰、小儿年弱’,央求陈胜多派人替他照顾家小,全他‘为人子、为人父之责’。    当时看着这两份奏章,陈胜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前世那个时空,李信葬送了数十万大军却能得善终,而蒙恬军功赫赫却被赵高和李斯一纸逼死。    ……    新年尹始,万象更新。    汉王廷这架陈胜倾注了无数心血、调教了整整一个漫长冬天的马车,终于轰轰烈烈的开动起来,沿着陈胜划下的那条道,发足狂奔!    再也无人能拉住它!    连陈胜都不能!    只能目送它……一去不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