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侍卫长的往事回忆 (第1/2页)
第二日一早,宁流溯起来陪宁老夫人用了早饭。早有人将昨晚白谪来过的事告知她,见宁流溯看起来无甚异样,才放下心来,又随口数落一顿。 “还当是小时候吗?白谪已经是在宫里当差的太医了,你怎么还放着府里的大夫不用,要去麻烦人家。” “母亲放心吧,这点小事子术不会介意的。”宁流溯舀口粥尝了尝,感觉今天的早粥口感尤其绵密细滑,香味也浓而不腻,只是闻不出来到底是什么香味。“今日的粥似乎格外好吃。” “是特意给你熬的。”见他喜欢,宁老夫人的心中高兴,神情也慈祥了些。“也不知道你这段时间在外面出了什么事,看着平安,却又悄悄自个儿找大夫。既然你不告诉我,我也只能猜,就让林大夫开了些补气血的药材,熬些早粥。” 宁流溯不禁露出笑意,“让您费心了。不过确实没有什么大事,母亲不必担心。” “昨日那萧小世子来找你,还真害我好一阵胡思乱想……” “哦,他大概是又要找我去赛马,上次赢了他,他可是很不服气呢!哈哈!” 宁老夫人看他一眼,叹了口气,也不再提。 母子二人吃过了饭,宁老夫人照例去了佛堂。宁流溯问了刘伯,得知临平等人受了罚,估计这几日都得躺着无法动弹了。 “有让林大夫他们去看过了么?” “回王爷,昨晚已经看过了,开的药今日也有在吃。” 宁流溯点点头,到底还是想过去值庐看看。值庐与府中下人们还有大夫们的住处,以及厨房、药房……等等,都安排在了西院。因为下体的不适,他走得不快,好一会走到了侍卫们所在的值庐。 宁府王府的值庐共有七间,除开临平作为侍卫长单独占的一间小房,其他六间都各摆了四个上下铺,供当日值班的守卫轮值休憩。宁流溯沿路走过去,时不时听到房里偶尔传来一两声吃痛的“哎哟”。 宁流溯先推了一间门,站在门口就闻到冲天的药味。里面受了罚后趴在床上唉声叹气的侍卫门见了他,猛然闭了嘴,手忙脚乱的要下来拜见。 宁流溯见他们还能动,便只临平明白了自己当时的意思,让大家受罚时都用了内力护体。便抬手压了压,止住他们要下床的动作,转身出去了。 临平的小屋在七间房里排的最后,宁流溯在门外听得静悄悄的,便推开门走了进去。 “谁?”临平比其他人受的罚重些,自然伤的也最重,此时发现进来的人是宁流溯,错愕间想起身,却只能动弹一下,无法起身。“王爷,您怎么来了……” “我来瞧瞧你们。” “王爷吩咐的事,属下已经派人先去查了。过几日身上的伤好些,属下立刻……” 宁流溯点头“嗯”了一声,他转头四处看了看,他已经十几年没有来过这里了,可是看起来房中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动过,只是细看之下才能看出,有些物件确实已经变旧了。 “你这里怎么,这么多年都还是老样子?”他看见摆在正堂桌上的的居然是一把伞,“这伞看起来这么旧了,也不舍得换?本王这些年没有克扣侍卫长的俸禄吧?” 临平轻咳了两声,好似有些不好意思,“那是当年王爷带属下回府时送给属下的,卑职不敢忘记王爷救命之恩,便将其留下好生看护着,偶尔……咳,偶尔拿出来看看……” 那年各地闹了饥荒,许多人颠沛流离,连宴琅城外的管道上都躺了许多难民。当时宁流溯十三岁,在城上看城下衣缕烂衫的人哆哆嗦嗦的排着领粥的长队。 正是寒冬腊月,漫天飞雪,地上白茫茫一片。雪在地上积得厚厚,一脚下去没到了小腿。 宁流溯和萧青撑了伞,雪没落在他们身上,宁流溯依旧感觉全身上下都要冷得麻木。 萧青在他身旁说,这次是从边境蔓延过来的蝗灾,曦人氏那边也不好过,牛羊没了草活不了,只得杀了吃掉。有萧将军坐镇,他们不敢来抢边境居民的东西,却也整日虎视眈眈。这饥荒再拖延两个月,两国的停战契约怕是没有用了。 “有萧将军,量是开战,又有何惧?” 萧青叹了口气,道:“如今惟有梁、蜀、闽、夷四国不曾受蝗灾影响,其他五国都在向他们买粮借粮。皇上派去梁国的使臣连大人,于半月前传回消息,曦人氏也排了使臣过去,情况属实不利。” “你的意思是,梁国可能会与曦人氏合作,趁此机会夹击我大封?” “大封对梁国来说一直就是一块放在嘴边的肥rou,只是有大封帮他挡着曦人氏,才这么久以来都没有动大封。可是这次的饥荒对他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难保梁帝不会心动。” “他不敢。”宁流溯笃定道:“他若对大封动手,那蜀、闽、夷还有燕、晋都不会放过这难得可能刮分他的机会,那时梁国就是腹背受敌,曦人氏又不可能越过大封去帮他,到时谁先覆国还不一定呢。” 萧青点点头,“梁国地处九国之中,历来物资丰饶,不起战事便可国泰民安。只是也受限于被各国围包之势,难以开疆拓土。 这次,真要看连大人的能耐了……” 城下熙攘起来,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