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涯归来 (第1/4页)
2023年6月20日 创建时间:2023/6/2010:40 标签:天涯归来 我之所以喜欢天涯,是因为天涯为一个中立的网站。天涯没有中华论坛那么“左”,也没有猫眼看人那么“右”,天涯是一个杂货铺,左也有,右也有,更多的是站在中间的普罗大众。所以,天涯少一份戾气,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奴颜媚骨,多一份刚正不阿。天涯的民意代表大多数普通人的意见,没那么激进,也没那么垂头丧气,是一种更接近现实社会真实存在的网上舆论。 我记得我最初登录天涯是在2000年,那个时候,家里刚买电脑,商家送了一只“猫”调制解调器。我拿到猫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蓝颜色,瘪瘪的。但我恍惚猜到这可能是上网用的工具。那个时候,在家里上网,对很多人来说其实还很陌生。 由于没有连网,我的电脑主要是用来玩游戏和看一些影视剧。我同学喜给我的新电脑装上他送我的两部剧,一部《东京爱情故事》,另一部《幽游白书》。那个时候我也刚上大学,于是,我白天上课,晚上就回家看这两部我没看过的新剧。我以前看电视剧都是在电视上,突然发觉现在能够在电脑上看,而且可以快进,缩退,我很开心,觉得好像打开一个新世界一样,然而真正让我“开眼”的是用上猫之后。 一天,我突然想到,别人说用猫和电话线就能上网冲浪,我猫也有,电话线也是现成的,是不是我也可以上网冲浪?我用我可怜的电脑知识,几番摸索,竟然真的连上网。我听见猫”咪呜,咪呜”叫的时候,我知道我成功了。我在家里就可以上网,我坐在我的书桌前就可以和全世界聊天,这种感觉简直太魔幻。 那个时候,网络刚刚兴起,管制并不严格,很多个人网站和聊天室,我流连在网络世界中,简直像游入大海的鱼。这个阶段,我第一次接触到天涯。我听说过天涯的大名,中文世界第一网上社区,于是,我也注册一个账号。我开始浏览天涯的内容,发觉比较平淡,我没有感觉到天涯的趣点,我只是觉得这就是一个文字的海洋。 没过多久,我注册的第一个天涯号就遗失了,至今我都想不起来我的第一个天涯号取的什么名字。那个时候,我不常逛天涯,我还是更喜欢和人聊天和浏览许多的个人网站。我真正喜欢上天涯,是2008年左右,那时,我从精神病院出院,在家休养。我和外界几乎断绝联系,每天活在微小的个人空间。我需要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需要和人沟通,我需要听到,看到其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我一头扎入天涯的文字大海之中。 我重新注册一个天涯号,这个天涯号直到现在还可以在网上搜索出来。我发过几个帖,内容都比较俗气,比如问哪家理发店的手艺好?我这种经济情况在本地算什么档次的之类?等等,现在看着有点滑稽。除了发帖,我开始注意起天涯的各个版块,我觉得看天涯,简直和看一部好看的电视剧一样。娱乐八卦不就是《我爱我家》吗?国际观察不就是《新闻联播》吗?经济论坛不就是《中国财经报道》吗?莲蓬鬼话不就是《哈利波特》吗?一路同行不就是《美少年之恋》吗?情感天地不就是《渴望》吗?天涯杂谈不就是《百家讲坛》吗?至于各个地方版,就是地方新闻啊。 我白天不看电视,但我会不断的刷新天涯,我要看看外面都发生了什么事。红地毯上又走来了谁,哪个地方又发生水灾,富人是不是每个月都要去一次马尔代夫,穷人是不是等到晚上下班之后才去菜市买点便宜的老叶子菜。我接触不到那么多人,但通过天涯,我感知到外面的世界,我和外界是有消息的流通和互动的,这种感觉,简直太美好。人家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这个“秀才”,不就是通过天涯,看到世界吗?天涯成为我的望远镜,放大镜和万花筒,没有天涯,我几乎就是个半瞎。 天涯其实有明暗两面,明的一面是明星八卦,市井琐碎,大国博弈和秦淮胜景。暗的一面是路边社,小道消息,鸡毛蒜皮,揭秘起底。很难说,是明的一面更吸引我,还是暗的一面更吸引我,或者说真正吸引我的是一种明暗交错,光影变幻。就好像我们吃一顿火锅,接着想来一碗荷叶稀饭清清口。吃烦清淡的稀粥,我们又想吃点火爆大腰子,土耳其烤rou,犒劳犒劳五脏庙。天涯绝妙的提供了两种资源,并把这两种资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桌既清淡又油腻,既油腻又爽口的满汉全席。 你能想象你刚看一篇伦敦游记,流连在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宏伟中,突然听说英国女王再次怀孕的惊喜吗?你能想象,你刚回顾一次10年浩劫,觉得人间惨淡,突然得知很多市井小民在文革中其实过得还不错的惊异吗?你能想象,你刚在网上发帖痛骂希特勒该死,突然别人告诉你,希特勒在阿根廷出现,现在已经100多岁,并请全世界的粉丝去赴他的生日宴的震惊吗?你能想象,你总以为东西文明泾渭分明,突然收到一张女娲和上帝的结婚请帖的哑然吗?你能想象,你才计划去甘肃旅游,突然从网上看到:去不得,那里马上要出大事!的犹豫吗?这就是天涯,天涯就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惊喜交加,真真假假的网上言论大集合。 天涯其实一直存在一种斗争,这种斗争就是以升斗小民为主体的普通网友和“位高权重”的版主,网管的斗争。斗争的焦点就在发帖和删帖,这是一种权力的斗争,也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久而久之,升斗小民就变得机灵了,油滑了,他们要说什么不会直接说,比如说明天汽油要涨价,不会直接这么说,而是说:金龙鱼今天晚上大促销;他们说谁谁谁落马,也不会直接说,而是发一份谁谁谁的简历,意涵你自己理解;他们说哪里哪里发生游行,更不会直接说,而是说:哪里哪里散步肯定凉快。这就是升斗小民的智慧,天涯儿的厉害。 随着这种斗争的升级,甚至衍生出很多天涯儿自己才懂的天涯词汇,比如领导叫包子,party叫黄俄,小民叫两脚羊,美国叫美丽国,西方女人叫圣母婊,韩国人叫三姓家奴。你不常来天涯的话,光这些词汇都能让你晕头转向。这也体现一种无奈,话是一定要说的,不说如鲠在喉,但一说又要被老爷打巴掌,所以创造出很多替代的语言,这也算劳动人民的智慧吧。 其实,从2000年算来,到2015,2016年,天涯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虽然有的信息不能公然表明,但变通变通还是可以发布。然而,大概从2018,2019年到现在,天涯的管控变得非常严苛。严苛到什么地步?你在天涯上发了“越界”的,“妄议”的,或者“谣言”的帖子,公安会直接找到你家里来“查水表”。既然已经现实介入,谁还敢乱说乱动,渐渐的天涯上什么资讯都没有了,少有的几个帖子也是扯东扯西,寡然无味。 我一直觉得,网络上应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