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出售  (第2/2页)
哈哈,那就谢谢阿姨了……”    张浩看着老妈热情的领人下山,不禁摇头笑了笑,老妈怕是不知道那一碗清补凉的隐藏价值比十斤荔枝都要高,毕竟他对自家人可不会吝啬,之前往锅里加了不少灵泉水呢。    在旁边一棵荔枝树上采摘的大军,等张妈领人走远了,便对张浩说道:“浩哥,你散卖价格那么高,干脆自己找找销路卖一些呗,没必要全都批发给周老板,这样利润也更高。”    张浩摸着下巴,想了想说道:“嗯……倒也可以尝试一下。”    批发走量价格不高,散卖走价利润较高,如果自己有销售渠道的话,相信任何一位果农都会选择自己出售的。    而对于目前的张浩来说,他所能找的销售对象无非就是像刚才那位来村里钓鱼的钓鱼佬们,只是这些钓鱼佬虽然不差钱,但群体规模太小,就算这些钓鱼佬天天上门买荔枝,能卖个几百斤也就顶天了。    除此之外还有以前的同事、同学、朋友,以及带团加的那些游客好友,在朋友圈宣传一下,估计也能卖个几百斤。    最后就是他卖蚯蚓饵料的某宝网店,和至今只有两千多个粉丝的“葫芦山人”的某音视频账号,可以在这两个网站上架销售,有之前的买饵料的顾客群体打底,想来应该也能卖个千把斤……吧?    张浩心里有些不自信的想到。    管它呢,先试试再说,反正也没和周茂昌签什么独家协议,自己能多卖掉一点就能多赚一分钱,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以后若想扩大种植规模,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建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在周茂昌这一棵树上吊死,提前摸索一下也不错。    当然,现在是不可能完全撇开周茂昌的,别看现在批发给人家才15块钱一斤,似乎有些贱卖了,但人家采购的量大啊。    张浩又还没建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如果贪图散卖的高利润,想靠自己卖掉六七千斤妃子笑,那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当之大。    更何况后续还有大量的黑叶、桂味要上市,单靠自己小打小闹根本不现实,到时估计还没卖完呢,果子就熟透掉价了,就算他家的荔枝比市面上要好吃,照样只能砸自己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各种网购、直播卖货都如此兴盛了,水果中间商这个行当却依旧顽强存在的原因,因为人家比普通的果农更加专业。    分析了一下目前能找到的门路,张浩立即就捡起丢在树底下的手机,开始在果园拍起宣传照片,抬头对树上的大军说道。    “来,大军,摆个帅一点的姿势,给你个当模特的机会。”    “要不要我脱掉衣服,展示一下强壮的肌rou……”    “滚,小心被审核的当黄图封掉了,文哥,你也来一张……”    “把我拍帅一点啊。”    估计是摘荔枝摘得乏味了,三人干脆借此偷一下懒,在果园笑闹起来。    张浩拍了些现场采摘的图片和短视频,随便修了一下就上传到网上去了,然后在网店和视频账号的商品橱窗上架自家的荔枝,标上预订信息和价格。    网购由于额外多了包装、运费等成本,所以比现场采摘的又要贵一点,张浩直接标价27块钱一斤,而且只有3斤装和5斤装规格的,包邮。    其实除去包装、运费等成本,利润还比不上现场散卖,网友也没办法试吃,不知道自家荔枝的真实口感,看到这么贵的价格估计会劝退不少人。    张浩对此也无所谓,反正他只是抱着试一试态度才自己销售的,而且口碑和信任本身就需要时间慢慢经营,急不得。    整好网上店铺后,他又在朋友圈和各个乱七八糟的微信群里发了个广告:荔枝开园,特级妃子笑,新鲜上市,欲购从速!    配上果园现场图片,附上网店链接,搞定!    随即手机往地上一丢,又蹭蹭地爬上树去摘荔枝了。    只是他刚上树摘了没一会,就听到手机“叮咚”“叮咚”的响个不停,连忙爬下来查看。    “嗬,没想到随手一发,下单的人还不少啊。”张浩打开手机,发现微信上居然有很多人发消息过来询问预订。    像以前带过的老年旅游团认识的大爷大妈,以前的公司同事,最为热闹的是那些买过蚯蚓饵料的钓鱼佬,这些人几乎都是认识的或跟他打过交道,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下单。    “看来我的人缘还是挺好的嘛,怎么以前搞代购的时候就没发现呢?”张浩一边回复着一边心里喜滋滋的想着。    最后一统计,单是微信上面就接了二十多单,金额加起来都有七八百块钱了。    再打开网店和视频账号,也发现已经有一两个网友下单了。    只是他事先压根没准备快递用的包装盒以及冰袋,当下连忙给一直负责寄送自家蚯蚓饵料的快递店老板张德民打了个电话。    “德哥,现在忙吗,麻烦帮我送些寄水果的泡沫箱、纸箱还有冰袋过来,我现在走不开……对对……这不家里的荔枝熟了,就在网上卖了一点……多送些吧,下单的人不少呢……行行,那就麻烦你了,来家里吃荔枝啊……”    给张德民打完电话,张浩又挑着一担装满荔枝的箩筐下山了。    “大军,文哥,你们先摘着,我回去准备一下……”    “上来记得带个西瓜上来,这吃荔枝都吃腻了。”    “得咧……”    一回到家,就看见老妈正在给几个钓鱼佬称荔枝,大门口还竖着一块硬纸片,上面写着“新鲜现采荔枝25元/斤”。    好么,这直接在家里摆起摊来了。    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些人都是吃了陈姓钓鱼佬带去的荔枝,觉得好吃就纷纷上门购买了。    有的还一买就是五十斤,说是和一帮钓友合伙买的。    张浩听了不禁无语,这些钓鱼佬还真会享受,一边钓着鱼一边吃着甜美的荔枝。    走过去看了眼老妈在本子上记的账,卖得还不少,快有一百斤了,难怪老妈一副笑不合拢嘴的样子。    再加上现在线上还在慢慢增加的订单量,估计能散卖不少出去。    等张德民把快递用的包装箱和冰袋送来后,张浩就教着老妈、大娘她们如何打包,堂嫂则负责帮忙在网上接单。好在这不管线上还是线下散卖的量都不多,不会耽误荔枝的分拣工作。    而打包好的,到时张德民上门来收蚯蚓饵料的快件时,就可以顺便一起收走了。    中午太阳比较晒,不适宜摘荔枝,众人可以补一会觉,等太阳下山后,又去摘了一会。    就这样忙忙碌碌一直到晚上八九点,当周茂昌将采收的荔枝一筐一筐的点数过称搬上车,运往花城时,众人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当然,战果也是辉煌的,早上一批有一千八百多斤,晚上这批更是有两千多斤,加上零零散散卖出去了三百多斤,一天就有近六七万的收入,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看着本子上那密密麻麻的账目,无不令人感觉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这是辛苦的劳作后,给全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    也是中国农民秉持千年的信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朴素,但却真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