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发配岭南,你开发珠三角?_第17章 g把大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章 g把大的! (第1/2页)

    交易还有五天时间。

    这些货物,都能够备齐。

    朱樉也从新安县赶回了番禺,然後让向海带着人送东西去和杜达特交易。

    让朱樉意外的是,道同居然赶回来了。

    他还不是一个人,真的带来了好几个商人。

    其中有徽商,也有来自福州的商人,而最有名的应该是来自吴地的商人,沈森。

    这可是沈万三的孙子!

    曾经的首富。

    不过,现在沈万三已经Si了。

    他的儿子沈旺继承了部分家业,也是十分有钱,继续行商,朱樉的记忆里也有沈万三的名字,不过却没有沈万三和朱元璋,有过交集的记忆。

    沈家现在,也是有声有sE的继续做着声音,根本没有什麽影响。

    甚至现在,已经四十多岁沈森,都跑到岭南来做生意了。

    而他来岭南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朱樉。

    而朱樉知道沈万三一家,是因为朱元璋登基以後,沈万三的儿子沈荣、沈旺兄弟作为沈氏家族的继承人,率先对朱元璋表示忠心,敬献h金白银,斥资以万计,帮朱元璋造了一些亭台楼阁,四座酒楼,铁桥和水坝,甚至还修建了城墙的阶梯。

    这或许就是沈万三为朱元璋修筑城墙的原型之一。

    实际上,沈万三并没有做这些事情,从而得罪朱元璋被流放致Si。

    沈氏兄弟的眼力劲,使得朱元璋大为欢喜,沈氏家族也在洪武年间得以发展,甚至沈荣之子沈森被封为广积库提举。

    沈旺的侄子沈玠也被封户部员外郎。

    试想一下,如果沈万三真是被朱元璋流放Si的,那他的家产还能留给儿子吗?

    他的後代,还能当官吗?

    或许是因为沈旺年事已高,心力不足,所以沈森辞官归家,继续经营家族,这一次听说秦王在岭南要召集商人,不敢得罪的沈森,便亲自来了。

    这是道同告诉朱樉的。

    至於说这些,那是因为道同知道朱樉,其实并不需要和这麽多的商人对接。

    朱樉只要选择其中一位。

    而这些商人中,能力最出众,财力也最雄厚的,就是沈森。

    算是道同的重点推荐。

    “你既然如此看好此人,本王便先见一见他吧!”朱樉让道同,找来了沈森。

    很快,沈森来到了府衙。

    “草民沈森,拜见殿下!”沈森毕竟是当过官的,不过他的官职并没有堂弟沈玠高,前途也不如沈玠,於是在兄弟俩需要一人回家打理生意的时候,沈森选择了牺牲自己。

    他回家打理生意,利用家族的财力,帮助沈玠在朝堂上更进一步。

    想法是好的。

    只是,朱樉在知道身家的财力和能力的情况之下,却还没有拍板选择沈家,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沈家兄弟,擅长巴结官员。

    其中,和蓝玉等人,关系不错。

    也正因为这样,将来的蓝玉案让整个沈家也被牵连,万劫不复。

    现在朱樉要是用他,将来难免会沾惹一身SaO。

    可是在接触之後,朱樉发现沈森,或者说是沈家,经商确实有一套,也能满足朱樉的要求,将各地的物资运送到岭南来,而且沈家在福州一带还有分铺,江西以及湖南,都有沈家的铺子,想要和岭南贸易的话,也b别人更加方便。

    朱樉是没得选了。

    在和沈森聊完之後,朱樉对道同说道:“你晚上再去找一下沈森,打听一下他的家事,全部打听清楚之後,再回来禀告。”

    道同点头,就去找沈森了。

    第二天,道同回来告诉朱樉:“殿下,查清楚了。现在沈家有人口不少,其中旁系或者外系人之中,只有沈森一个堂妹夫顾学文。”

    就是这个顾学文!

    朱樉立马想起来了。

    未来导致沈家被灭门的,便是因为此人。

    这下朱樉倒是不担心了。

    反而这个点,如果运作得好,还能成为他掌控沈家的钥匙。

    朱樉便对道同说道:“你可以让其他商人都走了,至於沈森那边,则由你和他交接,他昨晚说想要三十万匹丝绸是吗?好!答应他,而且下个月就交货,价钱方面你去和谈,本王的底线是每匹三两银子。”

    明初时期,丝绸还是稀罕货物。

    能用得上的人,非富即贵。

    一匹丝绸,售价能达到七两白银左右。

    朱樉给出的底线价格,实际上是很低。

    如果不是考虑到岭南运出去b较麻烦,他绝对不止开这个价格。

    这也是朱樉颇为无奈的地方……

    明初的岭南,完全没有任何的开发。

    就连道路都没有。

    管道都没修过来,无疑加大了货物的运输难度。

    更何况,岭南边境一带,又多是山丘。

    这就更难了。

    如果朱樉不压低价格,哪怕他是秦王,也不会有商人愿意大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