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人生_[卷一]七嘴八舌话环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一]七嘴八舌话环保 (第7/7页)

。为甚麽呀?不就为了怕W染!」

    「对城市人有好处,因为行驶中没有废气,所以城市内的空气质素会向好,但电厂附近则相反。电动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却没甚麽人关注:现在汽车那个小小电池的W染就很头痛,电动车那个超大型的电池肯定严重得多,将来要如何处理?」

    3

    「你是不是走得太前了?」

    「才不是,前面的人很多,只是大家都看不到他们,你才以为我太前!我倒希望前面字的是能人异士,只是你们看不到,才会以为我太前了。」

    「怎麽突然讲话就玄了?」

    「别打岔!那为甚麽车厂还投入巨资去硏发电动车?甚至政府也有优惠?」

    「那是门面工夫、形象工程,给大众看到:我们有做事、我们有努力!而且,除了少数儍人杞人忧天忧地之外,谁会置疑那个零排废的宣传口号,只要电动车的市场价格合理,大家就会抢着当环保先锋,所以电动车也会是一个有销路的产品,那车厂就会硏发,期望这是个赚钱的产品,有机会赚钱就会有人g到底。」

    「那政府就看不到问题?」

    「看到也扮作不知道!同样为了门面工夫!」

    「套两句成语:政府内高薪厚禄而尸位素餐的人多的是!眼前的地位和金钱才是最重要,粉饰太平拖完任期就好,所谓实事求是也只是口号,谁会去揭这个底?真要揭底,揭发了又没有解决方法,哪不是自找麻烦吗?其实就是政客催生电动车这一个大方向,因为车在走的时候真的没有废气,大家当然乐见,即使明白W染只是转移,仍会乐见城市的空气质素会改善,反正一般发电厂远离城市。政客顺势就立法显示智慧,间接就主导了汽车业的发展。」

    「哪电动车就完全没好处?」

    「刚才他的话:也对,也不对!」

    40页

    「不是还有甚麽太yAn能车、氢气车?」

    「所以他刚才的话是对的,但不全面!其实我觉得发展电动车的核心理由不是环保,而是为了采用能源方式的转向!减低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不然,石油一禁运,难道所有车都停摆?太yAn能和氢气离实用太遥远,就只能选择电动车。」

    「没了石油,发电也是一个大问题呀?」

    「发电更早尝试离开依赖石油,现在主要押在核能发电,乐观一些可以期望太yAn能、水能、风能,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煤发电还可以用千秋万载。只要有电力,经济就不会垮,可以平顺过渡,继续发展,汽车也可以大量上路,何止五十年不变?」

    「所以只要经济好,人类还是会大量使用能源,不到生态环境垮掉就不会罢休。」

    「你也太悲观了吧?」

    「才不是!我倒挺乐观,因为在我们这一代有生之年,应该还有一个不错的生存环境,悲观是孙子那一代吧!可能氧气筒是汽年的标准配备,再不能直接呼x1外头的空气。」

    「别要杞人忧天,船到桥头自然直。」

    「P话!没有桥头怎样直?你总要先弄个桥头,不然靠不了岸,上不了岸。」

    ……

    4

    「我倒问问,现在一直说温室效应会融掉南北极的冰原,然後水淹大地。会真的发生吗?」

    「谁知道?大家不就人云亦云!」

    「新版的狼来了?」

    「地球上的冰川、冰原在过去一千年一直在消减,并不是有了现代的温室效应才会融化,但温室效应肯定加快这个速度。科学理论一大堆却没人能说得准,有人说:主要还得看地球那个冰河时期到底怎样发生?到底是不是周期X?」

    「孩子时听来那一套可完全不一样!那时候的版本是说:据资料和数据显示,新的冰河时期正在来临,冰封大地的情况愈来愈普遍。可是大概在八、九十年代,观点却来个大转向,所以老人家会觉得是新版狼来了。」

    「老就老吧,给你另一版的狼来了。我看过一个论文发布,觉得实在可笑和浪费金钱!按他们的硏究、分析、推论,得出的结论是:五十年後的海水会上升一英寸。这不可笑,可笑是後头的一句:误差值是三英寸!狗P不通!」

    「甚麽是误差值?」

    「误差值三英寸是说答案可能是在加三英寸到减三英寸之间。」

    「那按他们说:海水可能上升四英寸,那可能是下降两英寸。这不是废话吗?到底是升还是降?」

    「所以才说那是P话,应该追回所有研究经费,不然也给我同量的经费,我可是超有效率马上有结论:海水不升不降,误差值十英寸,这一定没错!」

    4

    「还是没说到淹水不淹水?」

    「你想赶快把房子卖掉吗?」

    「淹水不淹水的问题,大家都会给你一个模糊化的答案,那就不会错!说五十年後涨几寸,你要等五十年才知道这答案是对错,可人家早就享用了经费,也可能钓名沽誉风光了几十年,赚了一块昂贵的墓碑。」

    「专家用专业知识,常人用常识看看大海能容多少两极的冰块?到底海有多大,冰有多厚?JiNg卫是否可以填海,抑或慾海难填?」

    「JiNg卫肯定填不了海!因为海深大於地高、海面也大於地表,所以倾天下之土填不了大海,而且愈填则海水愈高,反而把低洼的地方淹掉。」

    「是不是离题啦?」

    「还是同一个思路呀!好吧,庄子河伯篇说大海能容,水不增减。」

    「老人家,别食古不化!」

    「简单算一下,要融多少冰才使海水上升一寸?北极的冰其实不多,而且到夏天早就所余无几,只算南极就好。南极洲的面积占地表百分之一,海面占地表百分之八十。简化来算,南极洲的冰融掉八十英寸,海水就会上升一英寸。那海是不够大,南极融掉一层楼的冰,海水就会上升一寸半。这个b例也不低,和我以前的想像不同,以前太低估那个b例。那小心罗,南极洲融掉八十英尺厚的冰,海水会上升一英尺。」

    「八十英尺?有九层楼的高度。而且这个算法很粗糙,那些冰山又不是四四方方排到一起让你去算。」

    4

    「算厚度就好,粗约才能简化说明。」

    「南极洲是陆地有山有土,不全是冰吧?」

    「你对。不过,早有科学家把南极洲的冰雪量算了出来,但资料你要自己去找,我可没有一个随身显示的资料库,但印象中南极的冰雪量很大。问题是:冰雪会不会全部融掉?这个速度又有多快?」

    「这太专业了,不在常人聊天范围之内。不过我认为:海水上升并不是最主要的忧患,空气成份的改变才是最大的隐患!」

    「不就多了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似乎没有甚麽直接害处。」

    「二氧化碳,两个氧才燃掉一个碳,也是说:石化燃料耗用大量的氧气才能提供能量,把生物需要的氧气用掉了。氧气在空气中的b例一直在下降,而且速度不慢,大自然中植物造氧的能力赶不上人类的消耗,然而森林和植被都在不断减少,情况一直在恶化,会是愈来愈坏。到氧气含量低到某个水平,人类的生存就会有问题,补救也会很困难。」

    「空气W染这个题目很大,下次再谈吧。」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