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回、月冷星寒(一): (第2/2页)
实,张小四为此算是用心良苦,他让众人醉心於叶子戏,是为了转移这些东瀛人的心思,让他们忘掉被迫投降的屈辱,忘记随时可能断粮的危机,忘记他们每天吃的烙饼越来越小、米饭越来越稀,更忘了现在火龙岛上,东瀛人与汉人的b例几乎是三千b二,要是真出了什麽乱子,他与海峰哥绝对是粉身碎骨、Si无葬身之地。 没想到自己一时的权宜之计,效果却出奇的好,东瀛人似乎特别容易专注进一件事物,并沉迷其中再难以自拔。这或许就是他们的民族特X,当然张小四也很聪明,他将叶子戏的规则玩法,调整得更简单一些,让人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深陷其中,不能自已。」 「这段时间里,火龙岛的日子就像这个季节里的天气,基本上是风和日丽、风平浪静,尤其是在军师派人送来满满两船粮食之後。 这些兵士,没有了海上颠簸、风浪起伏之苦,不再有征战杀伐、刀剑烽火之险,如今在这大海之上,与世隔绝得以安居、更能够足食,此刻的火龙岛,无疑成为东海之上最大的一个赌坊,只是他们不赌钱,也无钱可赌,海峰哥规定那些赌输之人,要处罚下海去抓鱼,给大夥加菜,这不痛不痒的惩罚,无疑只是游戏的一部份,对这些饱经战乱荼毒的兵士而言,这里无疑是一个海上天堂。」 「所以你在龙隐岛上,也是如此消遥快活吗?」一官玩笑似问。 「不,对火龙岛的担心是解除了,但我的心里却更加不安。因为,军师也为芳兰岛主送来一船粮食,一船他们只在祖祖辈辈口耳相传中,曾经听说过的大米,这又让龙隐岛的岛民,感激不已。」 「这不好吗?」一官不解问。 「这是好事,没什麽不好!」老人叹了口气继续说:「只是送粮食的人,同时捎来了一句口信。」 「说了什麽?」 「事情有变,船主将在东瀛国,多耽搁些时日。」老人回说。 一官惊问:「难道他们在东瀛,又出了什麽意外?」 「不,当时我也这麽以为…」老人摇摇头说:「世事的变化,不是人们所能揣测。之後我也才知道,不是船主在东瀛发生意外,而是在双屿岛,出了大事!」 ××× 「双屿岛出事了!」一官问:「什麽事?」 「船主一行人,一到东瀛就被告知,当我们在龙隐岛耽搁的这段期间里,双屿岛出了大事。 不过,各方讯息杂沓,没有人能说得清,究竟发生了什麽?各路传来的说法,皆不尽相同。 船主一刻不敢再耽搁,一方面派人返回探知实情;另一方面按原定计画,向各藩主斡旋,商借船舶兵马。」 「这麽说,连在东瀛的汪船主,也不确定双屿岛上,究竟发生了什麽?」一官问。 「确实如此!」老人点着头,「要知道在大海之中,两地相隔千里、汪洋阻隔,很多消息都是一传再传,而人的嘴巴是天底下最靠不住的东西。因此,在派去确认消息的人回来之前,船主只能用“事情有变”四个字,来代表一切。 但事情都是如此,“不清不楚”才是最令人煎熬,有时候面对这种煎熬的恐惧,更超过了那件事情本身。」 「那双屿岛上,究竟发生了什麽?」一官迫切想知道。 老人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一官不耐追问说道:「还能出什麽事,不就是朝廷开始攻打双屿岛,对吧!」 老人对一官的猜测,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依旧靠在那棵树上,用他灰白的眼球、空洞的眼神,直望着兰溪之中,湍流渠水潺潺而过,又深深叹了口气,闭上了眼睛。 一官心里小小震动了一下,因为他略有所感忽然有点明白,这些事对自己而言或许只是故事;但对老人而言,这些故事里的人,却都是有血有r0U的夥伴、挚友与兄长,他们之间有着深刻的感情,这些事情也很可能,都深刻影响着老人的一生,与自己轻描淡写听着故事有所不同。 有时候,老人迟迟不往下说,或许不是有意在卖关子,而是老人确实无法再往下说。老人也是人,人心是会痛的,虽然人已老去,那些伤口早已结疤去痂,但一旦触碰,却可能依然疼痛难当。 情感有时候,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淡去,久久挥散不去的过往,往往就是最真切、最浓烈的那段。年少的一官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隐约感觉到老人表情的变化,正如人言“少年不识愁滋味,识时人已非少年”。 时光一如渠流、如清风,在土堤与杨柳枝间杳然而逝,而世事却又如堤岸上光秃秃的桐树枝头,在无声无息间又发出了新芽。 老人再次张开眼睛,灰蒙蒙的瞳眸泛着泪光,接着说下去道:「之後再没机会听船主亲口说这些事,後来明山哥和我说了些,更大一部分是我後来四海漂泊时,陆陆续续在不同地方,从不同人的嘴里各听到些,至於事实究竟如何,实在不得而知。」 一官知道老人难过,却又不知如何安慰,於是说:「没有关系,如果不想说,换个故事也行。」 老人没有理会这个差劲的建议,继续说道:「早些时候应该讲过,我与明山哥在杭州探听到的消息,内阁首辅夏言推荐了一位能人,被皇帝封了钦差,快马加鞭便赶赴杭城,专理此案。」 「有的,是个叫朱纨的吧!」 「好记X!是朱纨没错。」老人接着说:「大夥都猜到了,皇上给封了这麽大一个官,此人势必不能不对双屿岛动手,就只是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能耐?」 「这个朱纨,究竟有没有能耐?」一官问。 「该怎麽说呢?这厮下手之狠,超乎所有人想像,真不知该说他太过JiNg明能g;还是该说他太痴愚驽钝,看不透整个局面?」 一官不明白,老人这是称赞?或是贬抑?怎麽听起来,似还有几分对此人感到惋惜。 ----------------------------- *水浒牌:据说源起於元代,流行於山东、江苏一带,是叶子戏的一种。 *叶子戏:古代纸牌游戏的泛称。始於唐代,据说是由唐初天文学家张遂所发明,但其玩法到了宋朝,据欧yAn修所述基本上已失传。而至明清,於各地又发展出各种不同新的叶子戏玩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