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拾肆 (第1/2页)
... 扬州码头。 几位藏剑弟子正在船边与船夫交谈,叶欢冲杨青絮招了招手:“表叔!” 杨青絮点头示意,叶欢带着他往码头边走:“上次见你都是几年前了,这次来要多待会吗?” “不了,处理完事情就得回去了。”杨青絮看向码头边停着的船,心说还是藏剑山庄出手阔绰。 “好吧。”叶欢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你那里要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还有几样图纸给的不够明确,工匠那边有些问题要问你。” “辛苦了。”杨青絮不动声色地抽回自己的手臂,“最近可有什么消息?” 叶欢看了眼船舱,杨青絮意会。此处人多眼杂,不是说话的地方,杨青絮跟着他上了船,二人走下甲板,进到船舱里的隔间。 “年前的时候,扬州往东海的九州港发生了一场小动乱,扬州城军压制得很快,没有造成损失和伤亡。但是动乱的理由到现在都没有查到。” “淮南道的天策驻军,在那几日之后突然来巡查。说是嫌地方军办事不力,要带走几个人亲自去审。” “这事城军本来是不肯的,但抵不过驻军头衔比他们大,人还是交出去了。我们曾试图搜证驻军大费周章地把人从城军那里调出去的原因。但我们的人去看的时候,那几个人还被关在驻军军营,一个没少。” “关于动乱的布告也一直没有张贴,再加上过年,这件事算是被糊弄过去了。” 杨青絮皱了皱眉,这场没缘由地动乱恐怕是为了掩饰别的事情,只是现在毫无线索,东海也不在可以探查的范围内,还需回去请示一下上头的意思。 船身突然晃动,叶欢向杨青絮示意,离开房间重新回到甲板。货箱已经全部搬上了船,便是等着他下令开船了。 杨青絮在房间内,靠着桌子轻轻揉压着自己的太阳xue。到底是许多年不曾坐船,船身的晃动令他有些不适。他站起身,带上放在一旁随身携带的琴剑,决定去甲板上吹个风。 扬州离藏剑山庄本就不远,过了断桥便是藏剑码头了,一去不过一个时辰。 杨青絮跟着叶欢到了自己的临时住所,稍息片刻又跟着去了剑庐。别的都好说,就是杨青絮受不了自己这位表侄健谈的性子。 从山庄去剑庐还需乘小舟上岛,叶欢一路说个不停,杨青絮却也不好让他停下拂了人家的面。只在心里祈求快些到地方,让这位祖宗安静一会。 让藏剑山庄做的兵器,实则多为暗器机关的零件,之后的组装需得由自己人来做。工匠的问题无非是些细节的取舍,杨青絮稍作点拨便可。 许是出于职业习惯,工匠问了问杨青絮身后背着的琴中剑。 “杨先生,您这把剑许久不用了吧。” “是,平日里不太用得上。” “琴的构造我是班门弄斧了,不过您若是想,我可以帮着保养一下您的剑。” 杨青絮犹豫了一下,看向叶欢,却发现他正在神游。他将琴从背后取下,抽出剑身:“那就劳烦您了。” “杨先生客气。” 工匠手脚很快,问了杨青絮几个问题便开始认真打铁。这把琴中剑不常被使用的原因有二,一为现今太平盛世,武器不过是护身;二来,对付大部分的敌人,以音御敌足矣。 剑庐温度极高,即便是冬日也如同酷暑一般,杨青絮的衣物显得过于厚重了。工匠瞧见他颈间的汗珠,好心道:“杨先生,这里太热了,您到河边去等就行。” 杨青絮习惯性地想要推辞,可此处确实闷热难忍,只好朝工匠道了谢,拉着叶欢去到河边。杨青絮擦了汗,又拢紧身上的外衣,省得冬日一凉着了风寒。 叶欢蹲在河边拔芦苇草,杨青絮站在他侧后: “叶欢,这几年如何?” “该忙忙,该做做。”叶欢坐到地上,捻起一块圆石扔进河里,“不过和你们在外跑的不能比。” “后勤部队何其重要,怎么就不能比了。” “表叔,你是不懂后勤的苦。”叶欢长叹一口气,“就是因为重要,压力才大。” “往好处想,至少不会见到那些脏东西。”杨青絮弯腰拾起一块石头,身体后倾,肩膀用力,扔出去的同时指尖拨动。 石头在水面上跳跃了四次。 叶欢侧过身看向杨青絮:“可以啊。” “来一把?” “好!” ... “少爷,长安那边的信。” 方棠接过信件,撕开信封。信中提到城南集市的消息,虽说还未至元宵,却也有些店铺陆陆续续开了张。有店家说自己知道那人要去的地方。 那小子在他店里一连坐了好几日,都在同一个位置,因而有些印象,搭话的时候也免不得多问了几句。 巧合的是,关于天策府抓人的动向也有了眉目。两者竟是指向同一处,洛阳。 方棠眉头轻蹙,咬了咬自己的指关节,是那人算好了天策军会派人来抓他,搭了个顺风车去洛阳,还是原本就有人在军营中与他沆瀣一气。无论是哪一种,此人城府颇深,远超出了他的想象,留着必是祸害。这一趟洛阳只怕是逃不掉了。 方棠收起信件,先生出门办事不知要几日,得想个办法求先生让自己去洛阳才好。方棠闭上眼,想到先前先生问他的问题,又有些犹豫。先生定是知道了什么,可为什么没有立刻追究。 他的思绪有些乱了,胡乱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趴在桌上发愣。 ... 杨青絮在藏剑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