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谋定 (第2/2页)
,让人轻易抓住了自己的软肋,无疑是将自己与卫知善一起推向危险的悬崖。 “太后赐座你便坐。”周笙头也不抬的说,“这是在南夷国,最基础的外臣礼仪你都忘了吗?” 明明一个月前还在河边甜腻着嗓子在自己身下呻吟的人,此刻说出来的话却不带一丝温度。 卫知善心凉,“臣谢过太后。” 太后将目目光卫知善苦寒的脸上收回来,回望周笙道:“九弟好福气,你这郎婿可比我当年的好了不止千万倍。” “皇姐又在说笑了,我身为男子,哪来的郎婿。”周笙没好脸色地说。 太后玩味地笑笑,“是啊。当时你派使臣过来送密信的时候,哀家还有些难以置信,一回想起当年哀家还住在樊宫的日子,诸多蛛丝马迹串起来,又忍不住好奇。不过当哀家看到你说你是男子身份后,先前的许多疑点都不攻自破了。” “看来皇姐早已对我的性别起了疑心。” “此言差矣。”太后长长的睫毛掩盖住了她眼下的嫉妒,“在你的密信送达之前,哀家从未怀疑你的女儿身。当年哀家出嫁前,还在为皇室姊妹们未来的婚假提前愁苦过,那时哀家还在想,九meimei你身子如此羸弱,日后父皇要是为了联姻也将你送出去,那可怎么办才好?此刻回头一看,当年哀家可真是多虑了。” 周笙踌躇片刻,还是说:“皇姐言重了。” 孤身一人却在异国他乡掌握朝政命脉,看人眼色是最基础的技能。 周莞端起酒杯,细细品了一口,似沉醉般嗯了一声,然后用手擦掉杯沿的胭脂,再轻轻地揉捻指尖,让残留的胭脂如同被海水稀释的鲜血般附着在她的指腹。 “哀家已派人传出消息,不出意料的话,此刻樊国和戎兰两国已经收到了‘樊戎海征重创,戎兰王储身殒南海,樊国将军被囚南夷’的消息。” 说到这里,周莞揉了揉她那被岁月摧残后,足见风霜的眼尾,“哀家估摸着,由哀家这边出口替你散播消息,才显得更真切些,便没问你的意见。” 周笙莞尔一笑:“皇姐帮了大忙,笙儿怎么敢有意见。” “只要能达成目的,一切都值得,不是吗?”太后呵了一声,摇头道。 周笙抬眸对上了周莞的目光,那束与皇帝如出一辙的寒澈眼眸不由得让他起鸡皮疙瘩。 为表诚心,周笙举杯朝着周莞的方向敬了一下,随后将杯盏中的酒一饮而尽,丝毫不顾自己伤病未愈,“待再过几日,恐怕樊国和戎兰两边都会派人前来打听情报,届时可能还需要皇姐相助,将来探消息的人一概杀绝了才好。” 周笙敬酒的时候,周莞的目光敏锐的扫过了卫知善,尽管卫知善很快就恢复了冷漠的面孔,但刚才他脸上的慌乱却被周莞一览无遗。 “不愧是哀家的弟弟,行事做派如此周全。”周莞说,“也是,光是我们这边散播传言他们或许也不会全信,只有他们派自己的人来,再由我们杀人灭口,消息才更为可信。” 卫知善的一双耳朵不是摆设,他很想装作听不见,但架不住这对姐弟当着自己的面阴谋局势。 周莞:“当年少时,哀家本不需要亲自下嫁南夷,满朝文武甚至皆进言可封宗族女子为公主送嫁南夷。可偏偏哀家的母亲早死,又与那皇贵妃有过节,这才叫我那个拎不清是非的弟弟有机可乘,他们串通一气还是将哀家送上和亲的马车。” 周笙面色凝重,这段皇家秘事鲜为人知,他也是在儿时片段的回忆推测出来的,也正是因此,他才敢派萧忠连夜赶快船奔赴南夷送信。 “皇姐放心,再过两日,我便用聂家军的战鸥,传信请求父皇派来援兵。另外,我还会在信中说到我军虽损失惨重,但仍有一半聂家军蛰伏于沿海市井,只需援兵一到,我大樊必能拿下南夷。得知此消息后,就算太子哥哥无心军功,那见识浅薄的纯皇贵妃也会按耐不住想乘机提拔她母家,从而巩固她未来的太后之位。” 太后举起手里的琉璃酒盏,隔着跳动的烛火望向对面与自己面容相似的英柔少年。 十拿九稳惬意宛如她嘴角的酒意,缓缓从她口中吐出:“届时......” “樊国上等的战舰都停在南夷的码头,届时太子哥哥的援军一入南夷国境内,或生或死,皆由皇姐处置。”周笙笑着颔首,作恭敬状。 没错,太子并非唯一的王储,周笙也是皇室血脉,同样也能继承大统。 卫知善忽然觉得嘴里的菜没了味道,握着筷子的手也悬停在空中,他的脖子像是断截的隼牟,一顿一顿地转向周笙。 曾今娇柔躺在自己怀里的腰肢,此刻正挺拔地竖在隔壁独立。 曾今甜蜜喊着自己名字的嘴巴,此刻正毫无负担地议谋储君。 曾今深情望着自己的双眸,此时正躲闪自己的注视。 曾今的笙儿和自己是多么亲密无间、毫无保留,而此刻周笙却是要多陌生有多陌生。 别说聂氏父子了,卫知善觉得自己也是周笙谋夺皇位的棋子。 他短暂的一生都在父兄的教诲中成长,忠君爱国这四个字更是刻在卫知善骨子里的使命。如果,周笙真的要弑杀太子,争夺皇位,伙同敌国造反,卫知善无法想象自己该如何自处。 难不成终是一片真心错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