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漠办案,信任危机 (第2/2页)
但就是陈爱才任职县令大概第三年,每年运过去的灾粮越来越少,几万人城镇,最后每户百姓能被分到的粮食就剩下十斤多一点,一家人一年吃这么点显然是不够的。接着陈县令就一年多报几次灾粮,运过去的粮食几乎能够养活一个几十万人的小城。 于是十年前户部尚书上报这件事,皇帝才下令彻查,刑部查了一段时间就把摊子扔给大理寺,结果就这样不了了之。主要原因就是陈爱才做得几乎滴水不漏,没有证据直接指向他,即便是查到确实的证据,结果审也审不出什么,抓了几个替罪的,案子就结了。 他最后得了个对下属监管不周的“罪名”。 接着大理寺也只是让这陈爱才闭门思过个几日,但有了这案底他难以升迁,反正乐意待在这地方,或许还在本地作威作福,接着贪这灾粮,只是没那么放肆而已。 “他要是还在继续贪的话,总会有人举报他的……那么偏远的地方,交通不便……”周涟还坐在证物室地上想着怎么查,突然被人从身后踹了一脚,这一脚踹的不轻,他差点以一种难以描述的姿势让脸与大地亲吻。 “你要是太闲了,干脆去办案的时候拿几本折子走呗。” 他回头看了一眼,是林思,他手上搬着十几本厚册子,还是自己前些天批的。林思随便抽了一本出来,“看,你批的。” “……是我批的,怎么了?” “少卿大人让我来挑你的错字别字,我其实很好奇,你是怎么来大理寺的?”林思冷冷地笑了两声,原地坐下翻着册子开始改。 “……”周涟垂着头沉默不语,让林思也不怎么舒服。 “啧,怎么不说话?你要真是想查案,这个时候就该去司农寺或者户部去查赈灾的记粮册,不是在这儿发呆。” 他看周涟魂不守舍,很想再给他来一下子,但介于林思已经坐着在批折子了,他也懒得起立。 “对,说的对,我要先去查一下记粮册。” 周涟念着,匆匆走出证物室,“我去一趟司农寺。”他叫了录事跟着他,火急火燎的,而他的前辈坐于证物室正中央批着折子。 两人似乎互不干涉。 那个跟着周涟的录事走了一半,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急事,脸色青绿地跟周涟请假。周涟见那人脸色这样难看,也不想为难人,挥挥手让他回去,想着自己把重要的记下来也就罢了。 等到了司农寺,周围非常冷清,比起大理寺日夜处理那些积压的案子,吵吵闹闹的,总归没什么人叫嚷。 周围只零零星星几个武侯守着,这些武侯有些松散。周涟从大门进去,那些武侯见了他的穿着,也不在意他要做些什么,瞥了一眼照原样站着,动一动都懒。 “大理寺办案,你们主簿大人在吗?” 武侯们面面相觑,都摇头。周涟也觉得自己问了也是无用,这些武侯轮班轮到谁就是谁站岗,根本不会去理会司农寺里什么结构。 他在院子里拉了个录事,问到:“大理寺办案,你们主簿大人在吗?” “主簿大人在堂里,我带您过去。” 司农寺的主簿再过两年便是古稀之年,想必到时告老还乡,这些时日都会待在堂里,前几个月司农寺卿被害,他也比以往还更忙一些。 “小辈大理司直周涟。” 老人见了周涟,连连摆手,“不必多礼,大理寺这又是来……办案?” “是,是要复查一起贪污,需查司农寺赈灾记粮册。” 主簿有些惊讶,但脸上不大显得出来,他点点头。 “赵拾,你带周司直去记物堂,找一下赈灾的粮册。”主簿吩咐周涟身后的录事官,赵拾听了叫周涟跟着他。这录事官就领着周涟过去,期间一个别人也遇不到,多少有些奇怪了。 “你们这儿最近这么冷清。” “是的,总是会有大理寺的人过来查案,多多少少会带走一些人,人走得多了,当然就冷清。您也是大理寺司直,您不知道吗?” “我没有负责司农寺卿遇害的案子,不是很清楚。” “接着审嘛,总会审出一些的,替罪的,不替罪的,真的还是假的。” 这下周涟终于听出这录事官话里有话,心里有些不好受。“大理寺不会胡乱查案,被扣押的人总归是因为有什么证据指向他们,没问清楚而已。” “周大人,到了。您想要哪年的册子?”赵拾没去理会周涟的说辞,自顾自地翻起了记粮册。周涟自知这人心里对大理寺不满,说什么也无用,让他把这十年向大漠赈灾的粮册翻给他看看。 赵拾只管答应,别的什么再不说了。 他把一叠册子堆在台桌上,“这些便是。” 不等周涟道谢,就急匆匆地跑出去,生怕自己也会被抓进牢里似的。周涟懒得说什么,开始一本一本地翻起粮册,如他所想,金水镇这些年仍然在不断地申报灾粮。 “金水镇四万人口,一人一年大约一百斤粮食应急,每年是运了五千石粮食,每次上报的粮食在……三千石?”周涟往后又翻了几册,金水镇每次上报都是少个一千石两千石,“什么马贼这么懂规矩?不多不少地抢。” 除了救济粮还有赈灾拨款,真要少的都会少,“陈爱才这地头蛇,在本地吃香喝辣呢。” 周涟想着,觉得恶心。他记了一些信息,打算回大理寺,前往大门途中又遇到赵拾那个录事官,他刚想打声招呼,那人就急匆匆地躲开他,眼神比看见毒蛇还要害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