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7 就是不太像现代人。() (第2/3页)
咽喉。 有血液在嘴唇底下流动,脉搏跳得激烈。 他恍惚意识到,现在只要他犬齿用力,就能用最野蛮的方式杀死这个女人,尝到满口温热的腥甜。 他刚刚进入了她的身体,现在则握着她的性命。 危险的想法,他连忙按捺住,撤开一点,对上她潮红的脸。 她抬手摸了摸他的唇,笑:“再亲一下。” “嗯?”他没明白。 她拿起他的手,握在自己颈间,眼神还是迷离的:“来,再亲一下。” 亲吻……咽喉。 他不知道怎么突然有些紧张,却还是低头,撤开手,再次轻吻上纤细雪白的脖颈。她脖子很长,也没什么rou,瘦得都能见到轻微的喉结起伏。 他不敢吮吸,却忍不住轻轻含了上去,感受她尚在激烈跳动的动脉。 他抬手按在她的左胸上,同样的频率,来自一颗鲜活的心。 “喜欢吗?”她笑,把手覆盖在他的手背上,小声道,“它现在是因为你跳成这样的。” “……因为我?”他不敢确定她的意思。 “嗯,‘我的心因你guntang,你的吐息让它清凉’,”她摸了摸他的嘴唇,念出一句缠绵的诗,“你看,你能这么强烈地影响我。” 那么强烈地影响到她,让她方寸大乱,心旌动摇。 他微微别开脸,却反过手掌,将五指紧紧扣在了她指间。 “……怎么那么多人,”宁昭同走进教室就惊了一下,依着回忆找到了这一级的班长,“你们这一届招了那么多人吗?” 班长小声道:“现在门禁放开了,外校蹭课的……” 这事儿宁昭同隐约有点印象,开学前会上提过一句。 北大从疫情期间开始设人脸门禁,疫情后延续了疫情时期的管理方案,从而一直饱受“例外状态常态化”的诟病,校方也一直在讨论到底要不要撤销这个制度。 校内人士大部分是不愿意放开的,因为外来人员跟学生抢食堂就不说了,还经常扰乱正常上课秩序,甚至发生过好几起失窃的事情。但社会舆论觉得大学是开放的大学,开办大学用纳税人那么多钱,凭什么连进去看看都不让。 考虑到学术资源分享的问题,校方最后想了个方案,也不知道算不算折中:北京市内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可以凭借各大高校的校园卡申请登记入内,但不对社会人士开放。 那份规定从十月七号正式开始实施,宁老师确实还是第一次碰见这盛况。 不过各大高校…… 宁昭同回想了一下韩非的课程表,他今天好像只有晚课。 勤工俭学辞了,没什么期中压力,上次说了要来的——一个头发半长的头抬起来,正对上她的目光。 韩非颔首示意:“宁老师。” “……” 好羞耻怎么回事。 旁边的女同学笑道:“梅楷是宁老师您的忠实粉丝,上半年的时候天天来院里,说要蹭您的课,今天终于得偿所愿了。他是北师大学历史的。” 宁昭同重复:“梅楷?” “家父期许我能为人平直端正,一如楷书,故而取名‘梅楷’,”韩非解释得很认真,然后递过来一本崭新的《胜负在人》,“还想求一个宁老师的签名。” 这人说话真是太怪了。 女同学瞅他一眼。 宁昭同轻笑一声,从他文具袋里摸出一只秀丽笔,在扉页龙飞凤舞地落下两个字,递给他:“这书销量好吗?” 韩非看见墨意淋漓的“明光”,眼里带上一点笑:“比王先慎的好。” 这话说的。 宁昭同掩了掩笑意,准备回讲台:“行,好好听啊,回答不出问题下次不许来了。” 韩非把书收好,很恭顺地点了一下头:“敬闻先生高论。” 女同学:“……” 怎么感觉你俩认识啊。 还是说宁老师平时说话也这样? 宁老师上半年没上班,秋季学期就要稍微辛苦一些,一共三门课,都在同一天。 一门基础通识类的《政治哲学》,一门给硕士开的《战争伦理》选修,还有一门是前辈带着期许推过来的《先秦哲学专题》,好在偏重讨论,备课压力不大。 上午三四节这一门就是《先秦哲学专题》,主题是早就布置下去了的,关于诸子的君臣观和人民观。她接手这门课后略微调整了上课方式,并不再轮流让人上来做pre,而是各自凭借兴趣深入,在课堂上以争鸣的方式为诸子做辩护。 这种模式不太招摸鱼的待见,所以前两个星期退课的不少,但留下来的都玩得挺开心,也反馈各有所得。 宁昭同对现状一直挺满意,但今日韩非的到来让她有了一点更多的期待——毕竟大王当年在稷下学宫舌战百家闻名临淄成可不是吹的。 果然,谈到君臣人民,韩非的表达欲非常强,辞锋也很凌厉,半个小时后只剩下一个小个子女生还坚持跟他辩驳。几分钟过后姑娘受不了了,提高声音:“我觉得你这么咬死文本是缺少意义的,而你将论证义务推给我的很多问题在我看来应该是常识,我应该怎么论证常识?另外你的措辞在我看来实在太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了,你不断地跟我重复的都是冰冷的宏大叙事,但我很希望我们能谈论真实的个体……” 宁昭同认识这个姑娘,院内辩论队的二辩扛把子,以辩风攻击性强出名。 “我赞成理论应该具有人文关怀,但我们在千年以后看问题,必定站在历史的角度,也只有历史的角度。所以,你的指责在我看来,是以古非今,”韩非神色不动,咬字很清晰,“另外,在你那里‘民主’是先入为主的预设。先秦没有民主文化,从这个角度进行批判,我认为有失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