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第一章浓睡消得残酒醒? (第2/2页)
她,她便端坐在那,一坐就是一下午,既不吵闹,也不哭叫。而天底下富贵者何其多?单就是这京中,若是天上落下块石头来十有便能砸中个大权贵。但更无人能同泾yAn长公主这样,既是天家血脉更是当今圣上的同母胞妹,加之天子自幼对其便十分怜Ai,一时风光无二。 况且论容貌,卫玫也是整个京城乃至卫朝数一数二的美人。 要不是圣人有意拦着,那公主府的门槛怕是要不保。单就议婚的奏折,都快填满了半个御书房。 可她偏偏却是个痴儿。 皇帝自己平时也最忌讳别人暗地里指指点点,说他的meimei是个傻的。有次他甚至大发雷霆,导致某官员被着重调查,扒出不少黑料,最后连根拔起,举家流放。一切导火索只因为那个官员的小儿子喝酒生事,戳了天家的这处痛脚,加上他家在朝中本就树敌众多,此事正好被“顺道”参了一本,上达了天听。 经此一事后,再言及这位长公主便是个个谨小慎微,不敢妄加议论了。 不过这么一位尊贵的美人儿,娶来既可赏心悦目,又得圣宠光耀门楣,还不用担心她像京中那些贵nV一样因为嫉妒而闹得后宅不宁沸反盈天的……除了木了点呆了点,实在挑不出其他毛病了。也难怪京中权贵对于这位公主多有垂涎之意。 说起来,这位泾yAn长公主并非天生痴呆。反而在她出生的前夕,紫薇夜烁。本来先皇因为贵妃即将临盆,又得此吉兆故而大喜,想直接封她腹中胎儿为太子。没成想这诞下的麟儿却是个nV娃。闹出这么个乌龙,幸好消息还没传开,且先帝仁德,要不然那钦天监正全家的项上人头怕是得挪窝了。 最后这太子之名倒落在当今圣上的头上,彼时他还只是三皇子。 说来也怪,先帝子嗣虽多,然则大浪淘沙,真正活到成年的男X继承人的仅有两人,一是贵妃所出的三皇子,二是刘皇后所出的二皇子,即如今的黜侯。而nVX也是寥寥,算上泾yAn和另外两个g0ngnV、才人所出的公主,也仅有三人。 而泾yAn公主年幼时也以聪慧闻名,甚至隐隐有赶超兄长之势,尝有人太息其有大才奈何不是男儿身,一度引得先帝忌惮不已。 直到她十二岁那年,那一年正是丁酉年。 史称“丁酉事变”。 现今卫国,提起丁酉之乱人人sE变,生怕被当做刘氏余孽被捉进大牢株连九族。 当时先帝年事已高,对于朝中事偶有疏漏,刘后一派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如日中天。连带黜侯也是张扬跋扈,刘氏无论在朝在野那作威作福的派头叫人只敢怒而不敢言。事后证明,先帝子嗣不兴、g0ng中幼儿多有夭折,这废后刘氏功不可没。 丁酉年秋,黜侯于秋猎之际忽然发动叛乱,计划在围场设险击杀太子,再挟持先皇,刘氏yu挟持太后掌控g0ng中与之里应外合,不日登位。然则太子早有准备,不仅逃出生天救下先皇,还率领右骁卫击退刘氏私兵,使其元气大伤。而g0ng中,泾yAn公主虽仅十二岁却也胆识过人,已暗中将太后贵妃等人转移至安全之地,自己孤身与刘后乱党斡旋。最后黜侯夺g0ng兵败,刘氏已然穷途末路,想以泾yAn为人质b退太子,以图撤退后东山再起。谁料泾yAn公主年纪虽小,却义正辞严,于御前痛斥刘氏大逆不端罪行数十,虽刀斧加身亦面不改其sE。甚至当众高呼“得除逆贼,国之幸也,奴虽nV儿,纵Si何憾!”言罢便向颈间利刃撞去,挟持她的侍卫见势不妙立即撤刀,刘氏众人只迟疑了这么一瞬,泾yAn已自数丈高的九龙御阶顶一跃而下,滚落当场。太子一方顿时群情激奋,誓要食其r0U寝其皮,刘氏一派眼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戮。 自此,刘氏一族,五服之亲尽数流放,三代以内,绝不启用。 而被赞叹巾帼之大义的泾yAn公主,事后虽然经御医尽力抢救捡回X命,却也从此痴傻,智力仅如六岁孩童。 ……所以说,其实原主人还是个nV英雄啊,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胆识。 然而从她毅然决然越下御阶的那一刻起,她的一生就已定格了。 可是,她活了下来,从此更受父兄怜惜,日日被人称赞为巾帼英雄。 然而生活不是童话,日子总在不断奔涌向前,一刻不曾停歇。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在慢慢长大,而她的事迹也在渐渐被人淡忘。当抛去巾帼英雄、舍生取义、长公主、绝sE美人等层层标签,她还剩什么?只是一个痴呆无助的六岁nV童,在别人或嘲弄、或怜悯、或觊觎、或炽热的目光下活着。 如果卫玫自身有识,她会不会希望自己最好当时就Si了呢?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啊…… 阿玫。 阿玫…… 想到这里,我突然自嘲了一下。 果然那人当时喊的不是我,是我自作多情。 卫珞,你知不知道我现在最不想见到的人就是你? 因为呵, 在你身上承载有太多太多的回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