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 这一大家子...... (第1/1页)
赵曼儿喜出望外,开心的双眼明亮。 有些兴奋的说道:“等我好了,我们一定要去丰都城郊踏青!” 踏青一事,赵曼儿已经是第二次向自己提起了。 看得出来,这小妮子,是有多想出门玩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换谁十几年都如一日的养病,都会寂寞的。 尤其是自己小妻子这个天真烂漫的年龄。 这种静养的方式,其实更像是一种囚禁。 苏逸也是心疼,旋即说道:“好,夫君答应你,等你痊愈了,咱们立马就去!” 赵曼儿的小脸被苏逸捏了一下,便显出了一点点的红印。 她有些羞涩,却仍旧不掩开心。 “嗯,夫君答应我了。” 赵曼儿甜甜的笑着,忍不住扑进了夫君的怀里。 …… 次日,大燕皇宫门口。 一对父子身穿常服,从承天门中走出。 能走这个门的,那身份自然呼之欲出,是天元帝和太子赵文成父子两。 今日政事不多,天元帝便找了机会,想去自己女儿的公主府看看。 自成婚以来,他还从未踏足过女儿的府邸。 也不知道她在新的府邸,活的习不习惯。 “也不知道你十三meimei和苏逸成婚之后,在府中过得如何。” “自从她从宫里搬出去之后,朕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 天元帝一边说,一边低叹了一声。 他不止赵曼儿一个女儿,可是所有的女儿,都没有这个小公主能让他这般牵挂。 赵元成也是,作为长子的他,在自己及冠之后,这个小妹还是咿呀学语的年纪。 因此他对这个小妹,从小就是宠溺着的。 闻言,他安慰道:“父皇,驸马是个好的。” “而且他医术高超,想必会照顾好曼儿的。” 天元帝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两人脚程不慢,加之公主府离皇宫也很近,没多久就看见了公主府。 只是,还没到门口,就看到乌泱泱的一大帮子人,挤在公主府门口。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都挤在公主府前面?” 天元帝一看,脸色微微一变。 赵元成赶紧安抚了自己父亲几句,然后对着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 旁边便有一个同样做常人打扮的侍卫,走了上去。 这侍卫凑到一个妇人身旁,问道:“几位,你们在公主府门前,是要做什么?” 那妇人转头一看,看到天元帝和赵元成身着华服,以为是公主府的什么长辈。 于是便十分热情的说道:“两位贵人,想必也是皇城的皇亲贵族了。” “我们一大家子都是来感谢恩公的!” “昨日要不是驸马爷和公主出手相救,我这娃就没命了!” 妇人手里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扎着羊角辫,畏畏缩缩的躲在妇人身后,只露出半个头看着天元帝。 天元帝有些惊愕,这人说什么?感谢他的女婿和女儿救命之恩? 这苏逸刚刚和自己的宝贝公主成婚,就带着她救了人? “你们这一大家子……” 这侍卫看了一眼,在场的,起码有十几个人! 不知道,还以为是来找事的呢! 不过在这皇城内,敢在公主府门前找事的,估计也没几个人。 这妇人一听,赶忙说道:“贵人您不知道,这娃是我们家的独苗苗啊!” “驸马爷和公主,救了我一个娃就相当于救了我们一大家子啊!” “昨日我的孩子,在银楼门口,误吞了一颗金耳环。” “医馆的老大夫都说了没救了,可是公主在一旁护着,又有驸马医术高超,就这样把我的孩子救了回来!” 昨日的事情,苏逸负责救人。 赵曼儿则在一旁,指挥着侍卫,维持秩序。 小夫妻两人,可谓是合作无间。 听着这些人的话,天元帝有些哭笑不得。 正想着,公主府的大门,便被从里面打开了。 屋子里,苏逸本来是等着银楼伙计送来金针的。 可送金针的伙计没来,却等来了门口的一大群人。 听到下人禀告后,苏逸便带着赵曼儿走了出去。 两人一出门,妇人拉着孩子,激动的直奔过去,按着男孩的头,扑通一声就直接给苏逸跪下了。 “快说,多谢驸马和公主的救命之恩!” 苏逸有点意外。 “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那妇人说:“昨日恩人们救了人后,便直接走了。” “妇人我找银楼的伙计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救了我儿的,是我大燕的公主与驸马。” 这妇人赞道:“驸马与公主都是大善人。” “您这等善人成婚,正是珠联璧合,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那妇人说着,后面众人也都纷纷围了过来。 他们手里提着红枣,米面等等农产,说是要给公主和驸马。 但苏逸哪能收下这些东西? 看着这些人淳朴的脸,苏逸连忙推脱道:“各位的感谢我与公主便收下了,这些东西你们就带回去吧!” “我也知道,大家过日子都不容易,这些东西对你们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 “我与公主,都是吃喝不愁,不需要你们破费这些。” 赵曼儿在一旁,轻掩檀口,偷偷笑着。 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大家的心意我们收下了,东西就不必了。” 门外,天元帝听的一清二楚。 对于苏逸这种言行,他很是欣赏。 而且就连自己从未见过人间疾苦,还有些怯懦的女儿,居然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此时,他方才出宫时的担心,早已抛在了脑后。 反而面含笑意开口道:“看不出来,苏逸这人,倒是知道心疼百姓。” “连同朕的曼儿,都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了。” “太子你可知道,咱们家在祖上的时候,也是平民出身。” “你可不能忘了这些!尤其要记得,百姓就是我们大燕的根!” 这些话,虽然天元帝对赵文成说过很多次。 可赵文成仍旧每一次都听的极其认真。 赵文成小的时候,其实那时父皇还未曾登基。 天元帝带着他,为了大燕东征西讨。 他也曾吃过苦,并且那段日子到现在都历历在目。 因此他对苏逸的这种行为,心里也很是有好感。 赵元成笑道:“谨遵父皇教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