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尴尬,无尽的尴尬 (第1/2页)
从信研所回万晟的路上杨岸舟沉默不语,宋承烨在旁边用平板处理工作。 那天晚上以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处于这样一种不尴不尬的气氛中。 杨岸舟不想面对宋承烨,又离不开对方的信息素。看见对方心烦意乱,看不见更加心烦意乱。 所幸宋承烨万分体贴,把能远程的工作都远程了,饭局找了其他人顶上或者改期,帮他联系了律师跟进案件,让家庭医生每天早上来家里吊水,对于每天要“使用”自己这件事也毫无异议,还颇为主动地问杨岸舟“想不想要”,手放在腰带上,把杨岸舟问的面红耳赤。 杨岸舟之前称得上光明磊落,有了rou体关系后连对视都紧张脸红。于是翻出了当时肖洛留给自己的号码,拨过去对方说肖洛已经离职,听闻杨岸舟愿意参加信息素研究所的实验喜出望外,当即安排了第二天的日程。 宋承烨本想说养好身体再去,和杨岸舟的眼神一对视,要说出口的话转了个弯,改成了回来的时候去接你。 车开到信研所门口的时候宋承烨看到杨岸舟正在和一个研究员说着什么,过了一会那个研究员把手放在杨岸舟肩上拍着,过了一会儿又抱了一下杨岸舟。 宋承烨感觉自己头上的血管一下一下跳着疼,心里几个见不得光的想法一闪而过,摁了摁喇叭,杨岸舟便和对方告别,走了过来。 叶蘅是杨岸舟中午吃饭的时候主动过来搭话的。当时杨岸舟还有一个检查要等到下午才能做,负责接待的研究员便提议在他们的食堂吃午饭,再三保证他们食堂和滨海酒楼一个中央厨房,保质保量。途中研究员接了个电话,说了句不好意思就急匆匆跑了。 “他负责的十三床出问题了。”有个人端着餐盘坐到了刚才研究员坐的位置上,不太自然地搭话。 杨岸舟抬头,对面的青年穿着研究员的统一工装,清秀瘦弱,皮肤有着不健康的白,眼睛很亮,盯着杨岸舟的餐盘,杨岸舟瞟了一眼对方的工牌:“叶蘅”。 “去年六月七日,患者因腺体隐痛,持续低烧,腹痛腹泻至联邦中央医院就诊,诊断为“腺体炎症”。信息素检示类信息素I期,转入我所治疗。两天后突发急性高热,接受腺体摘除手术,术后免疫系统崩溃,凝血功能障碍,PT国际标准化比值降至1.64。我所施加bNAb静脉注射,同时叠加ART,经过24周叠加治疗,炎症反应减弱,提示患者具有功能性治愈的可能。但从昨天开始患者T细胞应答频率下降,类信息素受体出现和HLA-F信号肽相互作用杀伤细胞。”叶蘅蹦珠子一样说完,看到杨岸舟迷茫的眼神,抿了抿嘴,勉强地补充总结道:“他快死了。” “因为摘除了腺体吗?”杨岸舟问。 “嗯,我用PET-II模型评估过了,相关系数0.87。这么模型是我以米勒模型为基础加入适用于亚美人种影响因子改进后提出的,目前在同类模型中表现最好。所以你可以说类信息素和腺体相互依赖程度最强。但黄组长当时决定摘除腺体不是判断失误,当时缺少相关性的原始数据,如果不摘,类信息素对患者身体负担过重,他可能撑不过一周。” 叶蘅用杨岸舟能听得懂的话改变了自己的语言风格,郑重地对杨岸舟说:“所以目前你是唯一没有和类信息素产生排异反应的案例,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说着把自己餐盘里的青菜夹给了杨岸舟:“所以要多吃点维生素,对你的身体有好处。” 杨岸舟刚想道谢,就听到一道不耐烦的声音:“叶蘅。” 叶蘅平静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慌乱,飞快地对杨岸舟说:“我吃饱了,再见。”说完便想溜走。 结果被矫健的Beta按在座位上,来人客气地对杨岸舟一点头:“杨先生。” 是上午接待杨岸舟的主管,沈毅。 叶蘅没理会两人的社交,专心致志地解救沈毅手下自己那一小块布料,扭来扭去。 沈毅语气很冷:“你又不吃菜,这周第四次了。” 叶蘅自知理亏,撇着嘴把菜从杨岸舟的餐盘里夹了回来。沈衡把手放在叶蘅颈后,带着威胁意味开口:“说话。” 叶蘅闷闷不乐:“对不起,我不该骗你。”又补充道:“但我说得其他的都是真的。” 杨岸舟点点头,憋着笑向沈毅解释。 沈毅叹了口气:“那位患者的情况很不乐观,抢救了三次,说实话,我们都不知道能救到多少次。另外,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我们希望您的伴侣也可以接受检查,最好是这两天,我们这方面的数据真的太少,类信息素和信息素的结合,尤其是这么高的匹配度,这对所有Beta来说都很重要。当然,我们只是建议,还是看您和您的伴侣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