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2 大明威严!(二合一) (第2/3页)
官集团朝议无法抗衡。 最终结果是明英宗同意征讨,反战派主力何文渊因疏议不当被捕入狱,後以疾告归。 另外一位反战派主力刘球,下场就更为悲惨,上疏还得罪了王振,诏狱中惨遭肢解而Si。 对於大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如此期待蛮夷枭首,一方面是高兴朝廷打了胜仗,扬了大明国威。 另外一方面就是战争结束,大夥儿终於可以过点安生日子,不用担心再被加税重役了。 此时安定门城楼上面,站着一排绯袍大员,除了礼部、鸿胪寺、太常寺这些主管礼仪的单位外。还有兵部、刑部、大理寺等等官员到场,他们将处理後续的审核问罪环节。 只是在这一众绯袍大员中,有一席青袍官服,显得非常扎眼,并且他还站在中心位! “最中间的那个年轻官员是谁啊,就连朱衣重臣都得给他让位?” “这你都不知道?三元及第状元公,天子特使沈忆宸!” “原来是沈状元,难怪会有如此圣眷担任天子特使。” “当然得他担任,三元及第六元魁首,乃我大明文风鼎盛之象徵。不正好告诫问罪蛮夷,当承蒙圣贤教化?” “有道理,确实没有谁能b沈状元更适合教化蛮夷。” 京师百姓议论纷纷,城楼上各部寺官员却不苟言笑目视远方,等待着从西南的乞降入贡队伍。 不知过了多久,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面面旌旗。同时漫天尘土飞扬,明军甲胄在yAn光的照S下,折S着星点寒光。 “沈修撰,乞降队伍已至,当下城楼了。” 一名鸿胪寺官员看见押解麓川蛮夷的队伍出现,朝着沈忆宸提醒了一句。 “嗯。” 沈忆宸点了点头,然後转身朝着城楼下方走去,後面跟着一众朝廷高官。 望着沈忆宸从容不迫的背影,刑部尚书金濂朝着身旁礼部尚书胡濙说道:“大宗伯,此子第一次主持大礼就毫不怯场,从容有度,属实有出尘之姿。” “本官最近听闻王振与他有隙,是否可以考虑趁此机会再拉拢一番,如此人才不能为吾等所用,可惜了。” 王振为了警告沈忆宸,直接封锁了礼部、鸿胪寺、内官三方消息,这等大手笔想要瞒过所有人,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文官集团并不明白王振这样做的原因,但能推测出他与沈忆宸关系出现问题就够了。 有嫌隙,就意味着出现漏洞,沈忆宸才学能力在文人後辈中,堪称首屈一指,更别说他身後还站着成国公等勳戚。 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嫌隙让沈忆宸改弦更张,或者再进一步文官与勳戚联手,王振想要继续宦官专权,就没那麽容易了。 听到金濂这番言语,胡濙只是淡淡一笑道:“大司寇,沈忆宸此子远b你想的更复杂,就算他与王振不是一路人,也未必与我们是一路人。” 金濂是科道言官出身,仕途生涯基本上都是在外督察,正统八年才被召还入京,升任刑部尚书。可以说他对於朝堂中的尔虞我诈,并不是很擅长,更远远b不上胡濙这种五朝元老。 曾经胡濙也仅仅是把沈忆宸当做一个有潜力的後辈看待,拉拢不成就再换另外一个,科举制度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这个世界上也不缺有才之人。 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愈发看不懂沈忆宸了,既没有投靠文官,事实上也没有依附宦官。甚至就连本家勳戚,这小子也始终不入宗谱。 m0不清楚底牌,就无法给出筹码,金濂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那沈忆宸又非成国公嫡长子,断无袭爵的可能,他还能走哪条路?” 金濂想不明白,於是反问了一句。 “这也是我想要知道的答案。” 说罢,胡濙就踱步向前。 他不是什麽冲动行事之人,没有绝对的把握不会贸然行事。 而且局势也远远没有想的那麽劣势,王振如今是权倾朝野没错,但宦官终究只能争一时之瑜亮,长久下去还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後备力量贺平彦、杨鸿泽等人均顺利进入了翰林院,中坚力量曹鼐、陈循俱为阁臣。 顶层官员杨阁老还在,部院大臣中吏部、户部、礼部、刑部主官都是自己人,也就兵部、工部、都察院主官被王振所收买。 而且兵部上书徐曦身T每况愈下,已经向皇帝乞骸骨告老还乡,继任者兵部侍郎邝埜,也是自己人。 至少在正统十年这个阶段,胡濙感觉局势还能抗衡,沈忆宸无法成为关键点。 此时安定门城楼下方,已经摆放好了受降席案,两旁还陈列着大队兵马,准备向蛮夷番邦展现大明的武德昌盛。 伴随着阵阵热浪尘土,大明官兵押解着从缅甸带回来的思任法、思机法妻孥部族数百余人,浩浩荡荡的列队在沈忆宸的面前。 站在沈忆宸身後担当翻译的孟凡,看着眼前的亲人部族,眼珠瞬间充斥着血丝,身T因为要克制汹涌的情绪,不受控的微微颤抖起来。 1 只见这时一名身穿重甲,满面胡须的壮汉,手捧一个木盒跪在沈忆宸面前说道:“下官湖广都司武昌卫千户王政,护送蛮夷贼首献驰京师,还望天子特使查验!” 说罢,这位卫所千户军官,就把手中木盒给打开,里面有着一个披头散发的人首! 说实话,沈忆宸两辈子都没有见过斩首的人头,特别是为了防止路上腐烂,这颗思任法的项上人头,还用石灰、盐、香料等等古代防腐手段“腌制”过,皮肤呈现一种诡异的青灰sE, 并且因为脱水的缘故,脸上皮肤出现了严重的萎缩,眼睑没有办法呈现禁闭状态,两个黑洞就这麽直gg看着沈忆宸,有着一种无法形容的心理冲击! 这一瞬间,沈忆宸本能的想要挪开视线,同时胃中一阵翻滚。但他强忍住各种生理跟心理上的不适,始终保持着表情如常。 因为这一刻,他不仅仅代表着自己,还代表着大明威严! 堂堂帝国中枢文官如此胆怯懦弱,如何让西南蛮夷畏惧,如何让边疆战士信服? 孟凡看着木盒中自己爷爷的头领,他不由想起孩童时期承欢膝下的场景,如今再见却是生Si离别。 更为可笑的是,自己还站在大明仇敌这一边,眼睁睁的看着亲朋部族受辱。 此仇不报,枉为人孙! 1 “很好,这就是对我大明不臣之人的下场!” 沈忆宸面无表情,无b铁血的说了一句。 此言一出,无论是在场士兵还是官员,全部都用着诧异目光看向了沈忆宸。 因为按照正常的受降礼流程,沈忆宸所说的话基本上是固定的。哪怕想要警告蛮夷,也应该用不服王化这类,而不是如此直白。 对於这些诧异眼神,沈忆宸直接选择了无视。“之乎者也”这一套他不是不会说,相反身为文人功名巅峰成就者,沈忆宸可以说的很溜。 但是“之乎者也”这一套说出来,并不是给蛮夷听的,甚至不是给大明将士听的,而是给这一群连战场长什麽样都不知道的文官听的! 以大明如今的识字率,有几名士兵听得懂之乎者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