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9 朝会弹劾 (二合一) (第3/3页)
先行奏事。 只见陶宏正出班高呼道:“臣弹劾翰林院侍读学士倪谦徇私翰林编撰沈忆宸!” 下官弹劾上官? 此言一出,很多官员脸sE都变了。 弹劾说实话不少见,毕竟这年头风闻言事不用负责任,哪怕没有像明朝中後期那般lAn用,言官基数摆在那里,总得找点事情做。 但官场大忌下官弹劾上官,没有鱼Si网破的决心,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特别是翰林院这种地方,能进去就意味着前途不可限量,未来登阁入部不是梦想,何必这般拿自己前途陪葬? 所以要麽不弹劾,一弹劾就是大事! 陶宏正说完之後,另外一名监察御史也高呼道:“臣弹劾翰林修撰沈忆宸不遵长辈,数礼忘文!” 1 本来群臣的目光还放在倪谦的身上,这下全部都看向了沈忆宸。 好家伙,这小子真是有些离谱,上次经筵得罪皇帝,这次朝会得罪同僚。 到底背後是做了何等天怒人怨之事,怎麽每次出事都有你? 同时还有些人把目光看向了最前排的朱勇,沈忆宸可是他的儿子,莫非不遵长辈,数礼忘文这两项罪名,跟成国公有关系? 殊不知朱勇此刻内心里面也是满腹疑问,沈忆宸不愿意入宗谱这等大事,自己这个当爹的都没有指责不遵长辈,数礼忘文,与这位科道言官有何关系? 这他娘的也管太宽了点吧,家事都不放过? 龙椅上的皇帝朱祁镇,度过最初的意外後,却忍不住脸上浮现出玩味笑容。 沈忆宸这小子确实有点意思,他入仕以来真是各种问题不断,每次都能整出点新花样。 “翰林卿家先行细说。” 朱祁镇对於不遵长辈,数礼忘文这种礼法罪名兴趣不大,反而对沈忆宸徇私很感兴趣。甚至他大概猜测到,这应该与上次经筵的展书官有g系。 1 因为当时他见到沈忆宸在场,都感到有些意外,理论上按照翰林院的升迁流程,新晋翰林是没这麽快能参与经筵的。 只见陶宏正一副豁出去的模样,大义禀然道:“回禀陛下,沈修撰入翰林院不过月余,即被调入东阁入学,可谓寸功未立。却在倪侍读学士安排之下,越过一众翰林前辈参与经筵,此举於翰林院规矩不符。” “并且倪侍读学士给出的担当与坚持理由,也无法服众。臣秉持公正道义,斗胆弹劾倪侍读学士徇私包庇沈修撰,还望陛下明察秋毫!” 陶宏正这番话出来,让那日参与经筵的很多官员,都忍不住点头赞同。 当时他们心中也有过疑问,为何一个入仕几个月的翰林官,就能参与经筵。而且还不是特许旁听,担任了展书官要职。 如今看来确实有些问题,而且倪学士给的理由,也太敷衍了点。 坚持与担当? 沈忆宸在翰林院总过就呆了个把月,坚持了什麽? 担当那更是无稽之谈,新人在翰林院又无法担任要职,有事也轮不到沈忆宸去担着啊。 不患寡,而患不均,难怪此举会让下属拼着前途尽毁,也要弹劾上官。 1 “倪学士,你有何话要说?” 朱祁镇朝着倪谦问了一句,他也想不出沈忆宸能坚持跟担当什麽。就算是看在成国公面上开了後门,你好歹也做漂亮点,让沈忆宸立点小功劳好名正言顺啊。 面对下属弹劾跟群臣异样眼光,倪谦毫无惧sE,出班义正言辞道:“启禀陛下,臣与沈修撰无任何徇私!” “那坚持与担当是这麽回事?” “不知陛下可否记得《寰宇通志》此书?” 倪谦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朱祁镇一句。 说起这本书,朱祁镇就印象太深刻了,当初差点没把自己给气吐血。 一群翰林官修书好几年,就呈上来一本前宋的“低仿版”,简直是把自己当做傻子在糊弄,侮辱皇帝的智商! 哪怕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朱祁镇想起来还有GU怒气。 “朕记得。” 1 “此书重修之事被沈修撰给揽下,以一己之力接手修书。哪怕被调入东阁进学,沈修撰也未曾放弃,如今还在坚持修《寰宇通志》。” “如此行径,难道当不起坚持与担当二词吗?” 倪谦站在大殿之中慷慨陈词,甚至在说完之後,把目光看向了弹劾自己的陶宏正。 当初在询问众翰林谁愿意修《寰宇通志》的时候,陶宏正就在其中没有作声。 今日他有何颜面说沈忆宸徇私? 倪谦这番话语出来,许多人看向沈忆宸的眼神都变了。 修书是个多麽枯燥乏味的活,只要在翰林院呆过的都深有T会。《寰宇通志》这个天坑,更是朝中人尽皆知。 很多人印象中,像沈忆宸这般年轻有为的官员,是绝对沉不下心来修书的,更别论修《寰宇通志》这个坑了。 万万没有想到,沈忆宸不但接了,而且就算有放手的机会,他也没有选择放弃。甚至如今在东阁进学,他还在修着《寰宇通志》,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可以说这一瞬间,颠覆了很多人心中对沈忆宸的印象。 1 而这番话听在陶宏正耳中,简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他如何也想象不到,倪谦嘴中的坚持与担当,是沈忆宸在坚持修《寰宇通志》。 当初在翰林院见到沈忆宸被倪谦安排修书,众人还一片幸灾乐祸心境,认为这是让他背了个黑锅。 如今却峰回路转,沈忆宸主动坚守没有放弃? 陶宏正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沈忆宸这种飞扬跋扈的人,会坚持不懈修《寰宇通志》。 这一定是倪谦想好的藉口,来帮助沈忆宸洗白的,看来成国公早早就把他给收买了! 既然已经踏出了这一步,陶宏正此刻没了退路,他只能豁出去道:“启禀陛下,此乃倪侍读学士一家之言,吾等翰林官们,从未见到过沈忆宸修纂《寰宇通志》!” 陶宏正这话出来,也是引得了一众翰林官点头赞同。 一方面是他们跟沈忆宸有旧怨,另外一方面确实是看不到沈忆宸修纂《寰宇通志》的过程。 倪谦乃被弹劾当事人,他的言论不能成为证据。 朱祁镇听到後,也觉得有些道理,确实不能光凭藉倪谦一家之言,就断定此事。 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就在他准备让沈忆宸把修纂的《寰宇通志》,当做证物呈上来的时候,内阁首辅杨溥主动出班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言。” “杨Ai卿请说。” 杨溥可是真正的位极人臣,朱祁镇都是他看着长大的,自然不敢怠慢。 “臣可以帮沈修撰作证,他确实在修《寰宇通志》,而且从未间断。” 此言一出,之前还各种意见的朝堂百官,瞬间面露惊sE。 杨溥站出来可不是作证那麽简单,他身为内阁首辅,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文官权利中枢的意见。 沈忆宸不是阉党中人吗?如何能做到让文官首领为他站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