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囚笼 (第1/2页)
献词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玛蒂尔 正文 安平公主的故事得从同安帝的生母西太后说起。同安继位时尚且年幼,由嫡母东太后和生母西太后共同摄政。东太后去世后,西太后独掌大权。同安去世后,西太后收养了亲meimei与敬亲王的儿子,立为新帝,也就是光熙。 西太后不喜欢同安的皇后陆氏,所以她这一次亲自为养子选择妻子。光熙的皇后叶氏是西太后亲弟弟的女儿。他的后宫还有两位妃子,谭氏姐妹。叶后相貌寝陋,大谭妃身体发福,因此他只喜欢娇美可人的小谭妃。传闻大谭妃在下葬时仍是处女。 光熙成年之后,西太后仍在训政。光熙有着改革变法的政治抱负,但迫于西太后和守旧派的强大政治势力,始终无法如愿。在西太后短暂还政期间,光熙了颁布了一系列维新变法的举措。 但光熙犯了两个错误,他忘了西太后随时可以收回他的权力,也忘了一个专制两千多年的国家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仅靠几道圣旨革除积弊。在大臣们的请愿中,西太后离开颐和园,再次成为事实上的女皇,光熙短暂的变法游戏潦草结束。 西太后再次训政,光熙被她囚禁在瀛台。后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西太后认为京师不足以拱卫皇室安全,带着光熙、叶后和大谭妃等人西巡西安。在出发之前,西太后命奴才将小谭妃填井。而大谭妃很识时务,一路上将个人钱财拿出来贴补皇室西巡之费。 到了1908年,西太后病重垂危。即使是远在瀛台的光熙,也听到了这个对他而言的好消息。他抱着一丝希望,撕开衣袍,在上面写了一封密信托人交给叶后。即使西太后病重,叶后仍然站在她的亲姑姑那边,将信直接呈交西太后。他在信中只写了想见妻子一面。 “你们到底是夫妻,既然皇帝想见你,那你就去看看他。兴许,这是你们最后一次见面了。”西太后说。 叶后与光熙在瀛台会面。他不再介意她的面容,希望通过欲望的渴求笼络她的心。他们结婚多年,从未有夫妻之实。对于这个不爱她还想利用她的丈夫,叶后心中充满着复杂的情感。他们的rou体关系仅有那么一次。 在去世之前,西太后派太监到王府宣读诏书,将敬亲王的长子烟月过继为皇嗣。他的父亲是光熙同父异母的弟弟,生母福晋关氏是西太后的远房亲戚。这个孩子被选为储君,西太后为他取了新的名字——焉钺。 “烟月”出自一句中国古诗“烟笼寒水月笼沙”。敬亲王虽然生在皇族,后来成为摄政王,但他对政治并不热衷。肩上摄政王的重担消失后,他感到一身轻松。大沁在中原的统治,由摄政王开始,也由摄政王结束。这是后话。 在西太后病逝前一天,光熙离奇身亡。太医的说法是因病死亡,但过于巧合的死亡日期让人起疑。许多人认为,西太后担心自己死后会被光熙清算,于是在死前用砒霜毒死了他。一次露水情缘并没有让叶后为了丈夫改变立场。光熙彻底输给了西太后。 西太后诏书中写道:“继承同安,兼祧光熙”。按照宗法,焉钺是同安的儿子,也是光熙的儿子。他在位时的年号“同光”因此得名。叶太后训政,敬亲王摄政,但他们都不擅长权术,斗不过在军队颇有威望的汉臣元宫保,也就是后来的元大总统。 同光元年,叶太后发现自己身怀六甲。怀孕的时间与她和光熙会面的时间吻合。如果她生下男孩,会对当前的政局造成动荡。叶太后与敬亲王商议,倘若生下男孩,她会将他过继给宗室抚养。敬亲王内心希望她生下男孩,立为皇帝,废掉同光。 阴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也是阳历夏至,叶太后在破晓前开始阵痛,直到正午,她生下了一个女孩。这是很好的结局,公主可以留在她身边抚养,也不会影响同光的帝位。叶太后为她取名烟罗,礼部为她拟定封号安平。 “安平”的意思是“百姓安乐,天下太平”。可此时的大沁国内忧外患,时局动荡,这个美好的期待也仅仅是期待而已。在大沁,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妃嫔的女儿是和硕公主。她是皇帝的姐妹,所以是长公主。她完整的称号是固伦安平长公主。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被认为是极阳之日。但中国人崇尚阴阳调和,认为盛极必衰。五月初五是恶月恶日,在这天出生的孩子刑克父母,命运坎坷。在民间,有的父母甚至会溺死端午节出生的孩子。 夏至当天,太阳光照时间最长,正午又是阳光直射的时候。女子属阴,烟罗以阴人之体生于极阳之时。光熙在她出生前去世,而叶太后在她四岁那年去世,这似乎印证和坐实了刑克父母的预言。宫中还有一个传言,她是西太后投胎转世。 --- 叶太后的离世,大概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沁帝逊位诏书以她的名义发出,她愧对祖宗;二是高龄产子加上忧心国事,无法安心调理日益虚弱的身体。她去世之后,宫中有四位太妃:同安的妃嫔何氏、奚氏和陆氏,光熙的妃嫔谭氏。她们被加封为皇贵太妃,成为焉钺的四位皇额娘。 命运离奇。陆太妃的侄女陆氏是同安的皇后,她是同安最喜欢和最重视的女人,却在同安去世不久后病逝。这对姑侄一起嫁给同安,说是姑侄,实际上作为姑姑的陆太妃更年幼。而共同嫁给光熙的姐妹大小谭妃,小谭妃受光熙喜爱却因得罪西太后惨死,大谭妃反而活到了最后。 大沁的统治结束了,但新的国民政府承诺每年给皇室一笔财政拨款,紫禁城内依旧继续着皇朝时代的生活。不过国民政府自顾不暇,派系斗争激烈,加上地方割据,经常拖欠那比拨款。皇宫中仍然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开销巨大,从上到下都在倒卖历代积攒的古董宝物。太监们欺上瞒下,在卖古董的收入和宫廷开销之间大有油水可捞。 在一个家族衰败的时候,管家就成了侵吞家产最便捷的人。中国故事中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