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震撼! (第1/2页)
开场仅仅半个多小时,《长津湖》便让全场泪崩。 柳宏伟知道,由陆离执导的这部影片,已经稳住了,只要后面不崩,恐怕又是一部经典之作。 然而以陆离的能力,又怎么可能会崩? 所以,柳宏伟的此刻的泪水成分很复杂,既有为影片中可爱可敬的志愿军战士们而感动,也有为陆离影片塑造之成功而激动。 其实不仅仅是柳宏伟,到场的影人和媒体记者们,也都能感受到影片的成功。 陆离的作品,果然一如既往的神奇。 这将是又一部改写国产战争片天花板的电影。 一场志愿军战士们穿过乱石堆的戏,便已经将所有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而影片的节奏也是非常的紧凑。 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一切都是那么的干脆利落,让观众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仿佛自己穿越时空,来到了七十年前的那片战场。 冰天雪地中。 志愿军战士们在步行赶路,有的还穿着单衣,脸上挂满冰霜冻得通红,有的战士甚至在赶路的过程中就已经牺牲。 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却从未停下。 在所谓感恩节这天,美军穿着棉衣吃着rou,空气里充满了过节的欢乐,第七穿插连却啃着土豆在雪地里潜伏,伍万里一口土豆下去,牙都被崩了下来。 这一幕,再次让人泪奔。 镜头在冻土豆和烤火鸡之间反复横跳,冲击观众的视觉感官。 然而,在场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们却更多的是感怀。 因为这一切都是真的,都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没有丝毫的艺术加工。 当时的朝鲜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差距不可谓不悬殊。 丑国发展多年,代表着世界上最尖端的军事力量,而新龙国则是刚刚立国一年时间,经济差距巨大,导致志愿军后勤严重跟不上。 美军还有飞机大炮,海边还停着各种舰船,我们只有一天一颗土豆和落后的武器装备。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龙国的“立国之战”,长津湖战役则是这场“立国之战”中最艰苦的一场战役。 我军第9兵团3个军,在朝鲜北部的高寒山地,也是朝鲜战场上最寒冷的区域,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被称为美军王牌军的美10军进行了直接较量。 在室外气温低至零下40度,战争装备悬殊、环衣物食物补给不足的环境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正在围捕美军的“北极熊团”! 影片通过伍家兄弟和第七穿插连众人的视角,从整体到局部,带领观众一起打完了这场艰难而又酣畅淋漓的冰雪之战。 志愿军战士们通过徒步行军,在零下40度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已经悄悄的把美军阵地团团包围。 大战一触即发。 “滴滴答滴滴滴,滴滴答滴滴滴……” 随着冲锋号的响起。 宁静的雪夜突然“活”了过来,一个个身影从暗夜窜出。 “冲啊!” “冲啊!” “冲啊!” 山呼海啸般的冲杀声,无数早已被冻得发抖的志愿军从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中一跃而起,顽强地向被包围的“北极熊团”阵地发起猛攻。 四面八方硝烟滚滚,炮火点亮了长夜。 只是一瞬间,观众们就仿佛跟随志愿军战士们,进入了那片冰雪长津湖。 大银幕上,烽火连天,大地颤动。 大银幕下,观众们攥紧拳头,屏住呼吸。 而抗美援朝的老兵们早就已经泪流满面,从冲锋号响起的那一刻起,他们心跳就已经加快,体内的热血在涌动。 冲锋号仿佛已经刻入了他们的基因。 冲锋号一响,前面无论是什么洪水猛兽,只有冲锋。 影片中,陆离和主创团队拍摄出了最悲壮最热血的战争场面。 连番炮火,激昂配乐,给出足够的沉浸感。 炮火纷飞之间,甚至能感受到弹片擦身而过的惊险。 战士们前赴后继,用血rou之躯抵抗连天炮火。 那种冰冷的,壮烈的,残酷的美感是语言难以形容的震撼,是一种油画般的浓烈,又有如生死般壮烈。 还有那场景的光影和质感,弹道,光影,冻痕,动作的连贯性…… 这些平常不太会被观众注意到的细节,事实上是一部史诗级战争大片构建沉浸感的必备元素。 而《长津湖》都做到了。 子弹擦身而过,让人窒息。 炮弹在耳边炸开,让人懵圈…… 战争的恢宏场景与观众沉浸感交融在了一起,当敌军密密麻麻的子弹扫投向冲锋战士时,观众们也会跟着愤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