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宿敌 (第1/1页)
左云坐在景钰床边,把他从重重被子里剥出来。景钰接连两日两夜,滴水粒米未进,脸颊都有些凹陷了,依旧往被子里钻。 左云一改往日对他的纵容,强行把他拎起来,靠在床柱之上。景钰眼睛半闭半睁,看到左云时亮了亮,随后又暗淡下去。 左云扶正他脊背,直接把放的温度正好的粥灌到景钰嘴里。后者被呛了一下,慢慢喝下去,随后有些呆愣的看着左云。 左云说:“刚才宫里来宣旨,正式命你留在京中。另外,皇帝今天要见你。” 他看着景钰瞬间被恐惧笼罩的眼睛,终于疾言厉色道:“你如果还是我的儿子,就给我振作点!你jiejie甚至差点要用自己的命换你的命,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景钰猛地一哆嗦,但眼神却瞬间清明了。 左云见状,才缓缓道:“京中可以帮你的人,有三个。梅十三,三角梅统领,彤月楼之主,宁王的人。侯国显,御马监太监,皇帝的近侍,我的人。另外,齐王如果在京城,就可以帮你。“ 景钰目光幽幽,郑重的点了点头,道:“多谢义父。” 左云默默地看着他,随后道:“记住,无论是今日进宫,还是从今往后,都不可在皇帝面前表现出与我亲近之意。“景钰没问原因,只是记下了,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左云轻轻拍了他肩膀,终于如往常般笑道:”好了,我们走吧。” 左允杨和三位托孤大臣一道,在清闻殿面见燕王和景钰。他坐在龙椅之上,环视一周,看着景钰的眼神依旧是那般冷厉,然而看到左云时,不由得放缓一些。再看到左云和景钰相隔五尺之远,先后进入宫殿,向他行礼,他神色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四叔在这京中,可有任何不习惯之处?尽可告诉朕。“左允杨坐在宝座之上,神色温和,与家宴那天判若两人。 景钰暗自想:“这皇帝到底有几张面孔?” 左云却是淡然笑道:”并无,多谢陛下关怀。今日侯公公来臣府中传旨,宣臣和臣义子进宫,可是有何要事?“ 左允杨不答,却说:”四叔体贴朕意,留子在京,以表忠心,果然没叫朕对四叔失望。”说着,撇了一眼景钰,后者在他的目光下并无半点失仪。 左允杨眼神抛向立在他右手边的祁永元、于子滕,要他们按照先前的计划,试探燕王对于这个义子的真正态度。 祁永元,翰林学士,早年师承大儒曲行。因其撰写的五经注解最得圣意,名扬天下,被太祖皇帝尊为读书人的表率。于子滕,左重和左允杨之师,前朝状元,兵部尚书,过目不忘,通晓天下军情。 最后一位,与正当壮年的两人不同,已经年近七旬,但资历最老,名为杜潮生。太祖皇帝起义时最器重的谋士,也是宁王的老师,与徐成梁并称建平二臣。如今,只挂着少师的虚职。 左云也把眼神投向这三人。自古儒生不容于乱世,唯有太平之世,四书五经那一套才能派上用场。如今正是乱世,起用那两人,除了误国误民,没有半点用处。 在他看来,这三人中,唯一一个太祖皇帝没所托非人的,就是杜潮生了。左云虽然和这位两朝老臣几乎没有交集,但从他能帮太祖打下天下,又教出左星那种徒弟这两点来看,便绝对不可轻视。但看左允杨的神色,今天没有要杜潮生开口的意思。 祁永元先道:“燕王殿下认为,景公子在京,是住在宫中合适,还是住在殿下府邸中合适?” “自然是本王府中。”“为何?” 左云缓缓答道:“居于宫中,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宫中乃陛下、皇后、后妃所居,我等臣子亦不得擅自出入。景钰虽是我儿,却是义子,不是我皇室中人,更没有居于宫中的道理。” 左允杨听了这话,不知为何心情舒畅许多。 祁永元却不依不饶:“那居于殿下府邸,岂不是形同藩王在京?” 左云皱眉道:“这是何意?景钰心甘情愿留京,本王半点无怨怼之言,陛下亦认可我二人忠心。先生此时说这话,是否有点逼人太甚了?” 于子滕显然比祁永元要少些激进。只见他对左云一拱手,道:“殿下息怒。我等之意,既是希望景公子能在京中不至于过于孤寂,亦不至于引起天下人非议,损伤殿下美誉。”他看左云面色稍缓,转头对左允杨道:“臣以为,不如由陛下下旨,景公子居于燕王府邸中,陛下每月传景公子进宫一次。这样一来,既是表示陛下与燕王殿下亲厚,又可使景公子不至于在京中举目无亲。” 左允杨不想经常看见景钰,也不喜欢于子滕说他和景钰是“亲”。但他没有面露不虞,而是转而问左云:“四叔以为呢?”左云却猜到他心中所想,笑道:“陛下何必问臣?这是陛下的京城,陛下做主就是。” 左允杨满意他态度,点点头,当即让二人去拟旨,许左云和景钰回府去了。 左云出了清闻殿,却不急着走,而是让景钰先回去,等着杜潮生出来。 杜潮生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见到左云在此等他,一拱手,捋着胡子呵呵一笑:“燕王殿下安好?”左云非常恭敬道:“杜少师客气,晚辈一切安好。” 杜潮生又道:“宁王殿下安好?” 左云心想这老狐狸果真狡猾,这是试探他和左星的关系呢,于是笑道:“三哥乃是少师弟子,想来比晚辈要清楚。” 杜潮生眯了眯眼睛:“老臣听闻,宁王殿下和燕王殿下一道进京,怎么这话说的,像是和宁王殿下很生疏一般。”左云还未作答,他就接着说:“当年,宁王殿下和老臣说,他已经找到此生志向,向老臣请辞。老臣还以为他终于开窍,要去做世子了。没想到啊,他竟然是辞了世子之位,让给明德太子,和燕王殿下一道从军去了。” 左云面不改色道:“想来三哥此生志向,只是恰好与晚辈一般,唯愿明君在上,四海承平罢了。 杜潮生还是呵呵地笑:“善哉,善哉。“说完又道:”燕王殿下事务繁忙,不像老臣这般清闲,老臣就不耽误殿下的时间了。”说罢,拱手道别,转身往他平日看书的文涵阁去了。 文涵阁内,左星正在等他。杜潮生对着自己的徒弟,就没那么多虚礼了。他面无表情道:“你这个四弟,也不是个安生性子。他有何打算,你可看得清?” 左星淡淡道:“四年之内,天下之战,在所难免。” 杜潮生白眉一皱:“何意?” 左星沉默不语,杜潮生习惯他性子,也不指望他再开口,叹口气道:“那依你之见,谁能担天下之任?” 左星答:“尚未可知。燕王傲慢,皇帝性急。” 杜潮生不由在心中感叹,这么多年过去,宁王眼光越发毒辣了。对此,他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毕生所学全都传给左星,左星不负教诲,发扬而光大之,终于不算自己后继无人。另一方面,左星这人生性凉薄,又听不进礼仪道德之规,更是唯恐天下不乱。 杜潮生手中盘着一串佛珠,冷冷道:“当时老夫就说,这天下之主,你们五人,无人可做。长子太仁,次子太莽,三子太毒,四子太狠,五子太懦。如今太祖皇帝长孙即位,你又说他性急。”他一捋胡须,道:“你要扶燕王?“ 左星依旧是一副稳如泰山的样子:”师父误会。我只想看皇帝和燕王下一盘棋。“ 杜潮生只差一点就能猜透他心意,于是问道:”燕王之于你,是什么?兄弟乎?棋子乎?” 左星沉吟片刻,才说:“都不是。”他目光闪动:“宿敌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